玄武门之变 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谁说没有救驾的军队来保护李建成?按照当时唐朝的规矩来说,太子李建成是有军队的,而且保护他的军队在打斗开始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了玄武门外边,除此之外还有勤王部队也到达了玄武门外边,勤王指的是当皇帝有难的时候,前来救援的军队。中国历史上每个皇帝都会设置专门的勤王部队,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太子军队来了,勤王部队也来了,并且他们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就在即将进攻的时候,他们被李世民的人劝了下来,李世民的人说辞非常的简单,他告诉外面赶到的士兵,玄武门内两兄弟闹了矛盾,一般来说帝王家事,外人是不能掺和的,皇帝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尤其是牵扯到他的儿子。
于是乎玄武门外的部队全都按兵不动,那么他们就想不到里面在政变吗?他们或许能够想到这种可能,但是没人敢冒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玄武门事变本来就是个突发事件,在此之前,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并没有那么明显,而且玄武门内并没有很多人。玄武门事变并非一日之功所酿造,而是由来已久,兄弟俩为首的两个集团明争暗斗,李世民手握军权,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麾下将士十分拥护。
李建成也不是善类,很多人都以为他毫无作为,其实大错特错,当年李渊攻占长安城,李建成位居首功,此后灭稽湖,又被调派去镇守蒲州,备战突厥,后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居功至伟,同时他擅理朝政,由此深得其父李渊信任。李渊也从起事开始就告诉过众人,自己以后的东西都要传给李建成。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从大唐立国以来,太子党和秦王党之间的权力斗争就从未停过,斗争甚至愈演愈烈,本来太子是国家储君,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早晚会成为大唐未来的皇帝,可是李世民多年来屡立战功,威望甚高,以至于李渊最后都对他封无可封,只能突发奇想封他天策上将一职,准许他开天策府,权力在诸王之上,仅次于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一时间秦王府地位显赫,一时无两。如此一来李建成就不得不疑心李渊这么做的目的了(甚至有人认为李渊就是要准备废掉李建成另立李世民),加之秦王府内人才济济,像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恭等人又都积极撺掇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太子之位。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果不除掉李世民,早晚会失去太子之位,于是李建成以“当上皇帝后立李元吉为皇太弟”为条件,将李元吉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共同对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太子建成向父皇李渊举报李世民秘密豢养死士,意在谋夺皇位。而李世民则向李渊举报太子李建成淫乱后宫。两派人相争不下,于是高祖李渊要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二人第二天一早入朝对质。当晚李世民和麾下的文臣武将决定发动政变,半路在玄武门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逼迫皇帝李渊退位。
第二天早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人骑马经过玄武门,准备去临湖殿,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已经在半路上安排好了伏兵,等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时,将他俩射杀了。事实上,李世民总共带了不超过十个人,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人都没带。以多欺少,再加上打埋伏,所以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的时候,李世民一箭射中李建成,折腾一番后李元吉也被尉迟恭枭首。
就是这段折腾的时间,东宫和齐王府的府兵已经知道了主人有难,立刻猛攻玄武门,李世民一边派尉迟恭向李渊报告情况并控制住李渊,一边派人去向秦王府兵报信。很快,李世民借着李渊的谕旨掌控住了宫门卫士,抵挡住了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兵的进攻。府兵的首领薛万彻转而想去攻打秦王府,拿李世民的亲眷威胁李世民,就在此时,李世民的手下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的首级宣示玄武门,并出示李渊的谕旨,士卒们一哄而散。薛万彻感到大势已去,不得已逃走。
所以从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起因,发生经过来看,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但细究起来这疏忽大意却反映出了二人与李世民在政治谋略上的巨大差异。不管是东宫还是皇宫都有被李世民收买,策反的人,可以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任何谋划都是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进行的,完全是暴露无遗,失败自然是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