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戚夫人之败根由何在?第一个走上后宫争宠历史舞台的女人的几个失败点

戚夫人,第一个走上后宫争宠历史舞台的女人,刘邦在世时宠冠后宫、风头无两、艳压群芳,受宠程度绝非后世武则天、杨贵妃之流可比,但是随着刘邦的离世,戚夫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先是从宠冠后宫的嫔妃沦落为做杂活的奴仆,再是从奴仆变成人彘的始祖,直到最后悲惨的死去。

戚夫人悲惨的下场虽然令人无法直视,但是戚夫人之败的原因何在?归根结底,原因大体有三:

首先,没有外戚的帮助。

纵观古今,在皇帝的后宫之争中没有娘家人的帮助是根本无法走远走稳的,即使皇帝在世时能够依靠皇帝的宠幸而独霸后宫,但是不趁皇帝在世之时扶持起娘家人来壮大自己的话,一旦皇帝去世,自己将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吕雉跟刘邦属于贫困夫妻,一路风雨走过来,夫妻感情自然是不必多说,在刘邦成为皇帝以后,吕雉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后,但是吕雉就此知足了吗?没有,因为她知道,不管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只有把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才不会在任何时候成为别人的主宰。

然后她大肆提拔吕氏一族,用外戚的力量来壮大自己,让自己的几个侄儿都居于重要职位,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刘邦的大将樊哙,以此来搭上功臣这条线,再让吕雉的娘家人要么娶刘姓女,要么嫁功臣男,这样下来,吕雉的势力盘根错节,防线也不会被任何人轻易攻破,即使刘邦本人。

反观戚夫人,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她都做了什么呢?除了跟刘邦厮混跳舞,一点保护自己的外戚势力和心腹都没有建立起来,刘邦死后,遭到吕雉清算也就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了。

其次,没有朝臣的支持。

戚夫人得到刘邦的宠幸之后,并没有适时的和朝臣建立起一定的深厚关系,这一点从刘邦决定废刘盈而立如意之事就能够看的清清楚楚。当刘邦把废立太子一事告诉朝臣的时候,遭到了朝臣派的一致反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叔孙通和周昌这两个人的故事。叔孙通这个人是出了名的滑溜、老好人,一生都是附和刘邦,从来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是在废立太子一事上却表现出了坚定的意见 —— 绝不同意废刘盈立刘如意,《史记》记载叔孙通的意见是:‘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震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还有周昌的意见,周昌因为说话口吃,在废太子之事上说的话是: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召’。包括已经致仕的张良也拒绝了刘邦废太子的决定。

刘邦一看这么多人反对,即使勉强立刘如意为太子,将来得不到朝臣的辅佐,再加上吕家外戚的反对,他皇帝的位置也坐不稳,反而会再次引起天下大乱,然后这件事也就这样虎头虎尾的结束了。

如果戚夫人能够得到朝臣的支持和拥护,相信这件事是可以成功的,不要说什么朝臣是出于忠诚维护国本的立场才反对戚夫人,跟戚夫人是否能够结好朝臣没有半点儿关系,要知道在权势面前忠诚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朝臣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已经成为戚夫人和他们之间的心结,如果刘盈成为皇帝,他们仕途无忧而且还有拥立之功,如果刘如意成为皇帝,那么曾经这些反对他的人就会成为刘如意的政治清洗对象。戚夫人无法洞察这一点的关键,所以她注定会失败。

最后,缘于自己不会做人

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幸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当着吕雉的面和刘邦恩爱,凌驾于皇后之上,这些都被吕雉永远的记在心里,报复来的越晚,她面临的结局就会越惨,通过戚夫人最后的下场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反观唐朝时期武则天是怎么做的,面对王皇后、萧淑妃、朝臣这三座大山的阻挡,人家是韬光养晦与人为善,结好宫里上至其她妃嫔、宫女、士兵,把高宗李治对她的赏赐全部分发给这些人,以此来邀买他们的人心。

在皇后、朝臣、妃嫔、宫女、宦官、士兵等人面前永远是低调做人,永远是先人后己,看似武则天寄人篱下唯唯诺诺,实则已经在整个皇宫布下了一层牢不可破的防线,只等关键时刻的到来,带着她皇宫集团的势力,一举决战关陇集团,最后把长孙无忌褚遂良、王皇后、萧淑妃等人全部击败,这就是会做人的表现。

戚夫人除了和刘邦呆在一起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都没有,从来没有想过刘邦去世之后该怎么面对吕雉的进攻,在刘邦、吕雉和她自己三人之间没有搭建起自己的护城河,所以当刘邦刚刚过世,戚夫人就成了吕雉手中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