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后期靖康之难,起因全是这个和尚?
说起姚广孝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曾经做过怎样的事情,但是,若是提起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身边一直跟随着的扮演者诸葛亮角色的能人异士大家却十分清楚,其实,这个人就是姚广孝。
生平事迹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事件经过
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朱元璋从民间选拔了十名僧人,准备分给诸位藩王“讲经荐福”。燕王朱棣走过这一溜儿和尚的时候,有一个和尚快步上前拦住去路,“贫僧有大礼相送!”朱棣闻言很感兴趣,“何礼?”和尚不紧不慢地说,“大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白王白王,可不就是助你称皇!
故事中的和尚正是姚广孝,14岁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不仅精通阴阳学,而且擅长阴谋和战略规划,实在是一个为乱世量身定做的人才。
但无奈生不逢时,洪武时期朝堂以及民间相对比较稳定,道衍和尚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在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后,道衍成为其主要谋士。恰逢建文帝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并将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这让道衍和尚看到了机会。
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建文帝新政,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其实起兵之初所有人都不看好朱棣,他的藩地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但建文帝不仅是名正言顺的帝王,而且占有全国大多数的军队和地区。论人力论物资论民心,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朱棣自己也心虚,跟道衍和尚说“水无一点不成冰”,道衍马上回他“王不出头谁做主”。
靖难前夜,朱棣心中仍是忐忑,又召道衍问计,“民心向彼,奈何?”道衍和尚掷地有声“臣知天道,安问民心!”好一个天道,好一个民心!就这样在道衍的撺掇下,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帷幕。
战事初期,朱棣打的并不顺利,一是双方力量悬殊过大,二是从燕王封地(北京)到帝都应天(南京)战线绵长。朱棣到了山东之后就止步于此,数月间不仅军队人数越打越少,而且还要每天面对文人的口诛笔伐。
正当朱棣一筹莫展之际,道衍进言,“殿下,大事要成,何不直取京城?”“我连山东都拿不下,谈何京城?”“殿下,去京城何必一定要走济南呢?”“我明白了。”一子落,全局活。
建文四年元月,朱棣取道馆陶渡河,连克东阿、东平、单县,兵锋直指徐州。三月,朱棣绕开徐州,进军宿州。四月,于灵璧击溃南军主力。六月,进京,江山易主。以燕地一地之兵敌全国兵马而获胜,历史仅有这一次!
朱棣称帝后,对功臣道衍可谓极尽恩宠之能事,“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
而道衍和尚姚广孝,拒绝了还俗、高官厚禄、府邸、美女和财宝等,一心只做他的和尚。
乱世之中横空出世,尘埃落定功成身退,不求名不求利,好像是为了造反而造反!传闻相士袁珙见到道衍曾说:“这是哪来的奇异僧人!三角眼,形态如同病虎,必然嗜好杀戮……”道衍听到后大喜。
永乐十六年,道衍病逝,朱棣追封其为荣国公,谥号恭靖。不仅如此,朱棣还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下令道衍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道衍此人太平时节能藏身市井不露峥嵘,但一旦时局有变马上就可以跳出来搅动山河。一生只想造反,成就一位帝王,而后悄无声息。不求功名利禄,只有改变历史才能带给他满足感,或许真是天生的“乱臣贼子”!
历史评价
朱棣:① 广孝器宇恢弘,性怀冲澹。初学佛名道衍,潜心内典,得其阃奥,发挥激昂,广博敷畅,波澜老成,大振宗风,旁通儒术,至诸子百家无不贯穿,故其文章闳严,诗律高简,皆超绝尘世。虽名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不及也。② 广孝德全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被后世,若斯人者,使其栖栖于草野不遇其时以辅佐兴王之运,则亦安得播声光于宇宙垂功名于竹帛哉。
李贽: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张廷玉:① 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② 惠帝承太祖遗威余烈,国势初张,仁闻昭宣,众心悦附。成祖奋起方隅,冒不韪以争天下,未尝有万全之计也。乃道衍首赞密谋,发机决策。张玉、朱能之辈戮力行间,转战无前,陨身不顾。于是收劲旅,摧雄师,四年而成帝业。意者天之所兴,群策群力,应时并济。诸人之得为功臣首也,可不谓厚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