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朱元璋麾下一名将领杨宪悲惨的解决都是因为自己作出来的

杨宪,单独提起这个人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他工作的单位,就无人不知了。他是朱元璋的一条“恶犬”,明朝的一名“检校”,即特务组织干员,也就是后来锦衣卫的雏形。而他的被杀在史书上面的记载含糊其辞,而明朝时期,杨宪到底因何事被杀呢?

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常小心谨慎。由于杨宪办事干练,个人能力非常出色,朱元璋对他也是比较器重。刘伯温甚至认为他有当丞相的能力,可惜缺少了丞相的肚量。

杨宪办事情是一把好手,但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容人,没有卓越的功绩却想爬到战功赫赫的功勋元老头上,这是他不受朱元璋喜欢的原因之一。

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灭掉张士诚后派他的外甥李文忠出任浙东行省右丞,并掌管此地一切军务。考虑到李文忠当时年龄太小,所以朱元璋派杨宪前去辅佐李文忠,并告诫一旦出了问题就拿他问罪。

杨宪非常出色的担当了朱元璋的耳目,将李文忠的一些不法行为悉数汇报给了朱元璋,杨宪此时的表现是比较让朱元璋满意的。

这个杨宪,还有刘伯温都是朱元璋用来吸引朝廷注意,刻意制造党争,让手底下的人至少找点事情做,一句话朱元璋要你处在那里任人凌辱,任人辱骂你浑然不觉,不能够跟别人和好,反而要刻意的把自己做大做强,做蛮横。这是什么?这是帝王心术,法家分为两个,一个是法治,一个是术治,这个东西就属于后者。

公元1370年,朱元璋将杨宪提拔为中书左丞,可没想到杨宪一进入中书省就变了。杨宪有了权力就骄纵起来,他罢免中书省过去的官员,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信,杀了侍御史刘炳,还弹劾右丞汪广洋

杨宪还非常热衷于和李善长(据说李善长是他的仇人,弹劾罢黜了自己的兄弟杨希圣)以及胡惟庸这些人明争暗斗。

杨宪表面上对李善长和胡惟庸恭恭敬敬,背地里却经常捅刀子。他多次跑去给朱元璋说:“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

杨宪的这种行为简直是太低级、太幼稚了。李善长有没有真才实学朱元璋心里难道没数吗?恐怕你一百个杨宪也不如一个李善长啊。从这一刻起,朱元璋就已经不再对杨宪有所期待了。

朱元璋一生最恨两件事情,第一,动了自己的家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后来会折腾李善长,蓝玉等淮西勋贵,你们威胁到了我儿子的地位,或者我孙子地位,我就必须得处理你们哪怕以前都是我的老弟兄,这一点对于杨宪来讲绝无可能,这个人虽然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但他没有多少政治智慧,有点儿政治智慧,都不会被朱元璋拉过来当枪使。

同时,朱元璋也明白这个人就是一个一次性的产品。会让自己的儿子或者说自己的家人过多的接触这个人物吗?他的倒台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今天是你杨宪在那杵着,明天我就可能拉刘伯温,或者是拉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你反正是绝对活不到我把我儿子扶上皇位的那个时候。所以低一点根本就不可能,那就只剩下第二点。

第二点,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你说说看,一个在高处的一个大官,他有可能不贪吗?都不贪,它靠什么活下去?淮西勋贵那边靠赏赐靠打天下时候赢下的那份积液可以维持自家的生存,可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爬上的文管你手里有多少钱财,你心里没点儿数吗?这一点在清朝的时候可能见得更多什么意思?清朝在京城里的那些大官儿每年收到手底下的那些人的孝敬的银子有多少,而且人家都是合法合理的,但对朱元璋来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杨宪当中书省左丞不到一个月,就被朱元璋下令个杀掉了。原因是遭到了李善长的弹劾,说他:“放肆为奸事”。

其实对于杨宪的死因,有一种说法就是李善长和胡惟庸弹劾杨宪,说他唆使侍御史刘炳陷害汪广洋,然后再杀了刘炳灭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伯温向朱元璋告发了杨宪的不法行为。

杨宪为人处世太过于锋芒毕露,自己又干过特务情报的工作,两个主流的势力都排斥他。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杨宪到底是因为什么事而被杀,我们只知道他犯事被诛。虽然杨宪之死很蹊跷,但是从他一系列的行为来看,被杀只是迟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