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坐拥十几万兵马却为什么不得不死?是因为功高盖主吗?
说到韩信的死,一直很有争议,但是总的来说现在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便是功高盖主了,功高盖主在中国总是很忌讳的说法,尤其是在当时封建的古代,韩信是真的因为功高盖主吗?
关于韩信的死,韩信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所占篇幅在书中仅次于写刘邦和项羽的,是司马迁重点记述的人物。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用浓墨重彩写了韩信的赫赫武功,而对他功成名就直到谋反被杀,则只是泛泛而写,三两下就收了尾,由此不难看出太史公对韩信的欣赏之情。或有人言,风云年代有事可记,当然要重点记述,天下已定时无事可记,自然要简单、平淡。这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韩信这么一位叛逆之臣,因为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使得封建史家无法绕开,但如果一味站在正统的立场,则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其谋反的事情上,假使作者再缺点良知,完全可以往里面添点油,加点醋,甚至篡改史实,掩盖真相。那样的话,韩信就是一位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了。正是司马迁这样史家秉笔直书,一个在风云激荡的时代里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千古名将才会栩栩然活在后来人的精神世界里。
司马迁在以如椽巨笔写活了韩信后,最后照例是一段他独创的以“太史公日”开头的话对人物进行总的评价。对韩信的评价如下,“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我爱太史公,但对他的这一评价却无法认同。我认为韩信最后走上谋反的不归路主要是刘邦和当时的环境造成的。“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这只是太史公一相情愿的美好想像,有刘邦坐天下,无论韩信反与不反,他的结局都不会圆满。
再来且说韩信。自从他被萧何在月下追回,又因为萧何在刘邦面前的极力举荐而被授予大将以来,那真是战功累累,无人能比。先是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刘邦一举平定关中,使刘邦有了能和项羽抗衡的最重要的根据地。后又在汉军惨败于彭城后,及时召集散兵游勇和刘邦相会于荥阳,在京、索一带击败楚军,稳定了军心和阵脚,使得骁勇的楚军不能进一步向关中推进。接下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刘邦带领大军在荥阳、成皋一带屡败屡战,死命拖住项羽,而韩信则带领部分人马打击那些不肯降服的诸侯,为刘邦捞实利、抢地盘,从外围孤立项羽。奇渡黄河破魏、力擒夏说定代、背水之战灭赵、不战而胜降燕、挥师疾进扫齐,直到大败楚军20万,斩其悍将龙且,让骁勇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都感到了寒意荡胸而起,赶紧派说客武涉去拉拢他。项羽是个彻头彻底的硬汉子。他一辈子的信条是战斗战斗再战斗,什么时候放下架子向人示过好?唯独这一回例外!由此可见韩信的威名和影响,也可见他这一外围攻击战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小编认为,你既然归楚不情愿,归汉有风险,那么韩信是不是该听从蒯通的劝告,拥兵观望,任由楚汉斗得精疲力竭,然后“割大弱强,以立诸侯,”最终达到“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的美好结局呢。应该说,对于这种选择,韩信不是没有动过心,加之蒯通对人主与功臣关系的分析让他不能没有顾虑,所以他才会说“先生休矣,吾将念之。”这也许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抉择,种种利害关系让他不得不下去好好考虑一下。韩信那时若听了蒯通之言而反,宰割天下易如反掌。那时不反,现在天下已定,大势已明,他却放着好好的王不当,偏要造反,简直就是猪头!这样笨,他哪能混到今天?早就被历史的大浪给淘汰了,还能浮出水面指点江山!那么,是不是刘邦待他不好,让他起了反心了呢。这也讲不通。韩信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刘邦给他几件穿的,几口吃的他都念念不忘,现在当上了王,他反到不满意了?要知道,除了刘邦,就是那几个王算大的了,而享受封王待遇的也不过区区几人罢了!虽说和刘邦隔远了,不再有“解衣”“推食”的感人场景,但应该也不会生疏到反目相向啊。何况从灭项羽到现在,一年都不到,关系怎会恶化到这个地步?如果交恶,此等大事安能不见于史书?因此,这个理由也讲不通。
韩信既然没有反的理由,而皇帝和朝臣却不约而同地认准了他必定要反,说穿了,就是可悲的嫉妒心在作怪。说英雄,道好汉,沧海横流,方见本色,最后要解决问题还得靠韩信。将军,你拍马赶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而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已经魂追虞姬而去。美人英雄,顷刻间灰飞烟灭,只剩得残阳如血,照见无人驾驭的空马在尸体累累的战场上寻觅先前的主人。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人会站出来替你说话、辩解。
一个军事天才,在他自己的领域里会如鱼得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若是离了他这个领域,无论做官,还是做人,他往往表现就不怎么样,甚至会非常失败。很不幸,韩信就是这么一个人!一旦离开了铁马金戈的战场,他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下降。尽管他已经从空气中嗅到了不安全的味道,但还是不惜背上卖友献媚的千古骂名去迎接刘邦。
传说韩信临死的时候,被吊在长乐宫的大钟之内,头被大钟罩住,向上看不到天,脚下悬空,向下碰不到地面。因为刘邦曾经说过:只要韩信“顶天立地於汉土,绝不加兵刃於身”。所以吕后把韩信吊在钟里就不能顶天立地了。而韩信具体怎么死的,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宫女手拿棒锤,乱棒锤死。另外一种是被用竹片到或者桃木剑杀死,没有用兵刃,就不算是违背当年的承诺。无论是哪一种,韩信都死的毫无尊严。没有血性,缺乏器量,不敢冒险,缺乏主动掌控命运的能力,让韩信这位千古名将,兵仙神帅,最终在深宫里毫无尊严的死去。
只能说,韩信这个人只善于谋兵,不善于谋己保身。一代“兵仙”就此陨落,可悲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