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日名将 他真正做到了枪口向外国内统一的方针
在抗战时期,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建立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培养处理一代又一代的名将,像徐向前、胡宗南这样名震华夏的英才就是出自黄埔军校,不过小编今天要讲的这位抗日名将也很厉害,他是真正做到枪口向外,国内统一的方针。
他就是李默庵,李默庵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因为没有优渥的环境,年少时的李默庵就刻苦求学,从长沙师范学校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担忧祖国命运的李默庵没有安于现状,随即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徐向前、胡宗南这些之后大名鼎鼎的人物做了同学。他被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46年,任国民党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等职,参与酝酿和筹商湖南和平起义,后长期居住于阿根廷和美国,1984年,与侯镜如、宋希濂等发起成立“旅美黄埔军校同学及其亲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委员会”,同年6月回国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任副会长
中原大战时,得以一展拳脚的李默庵磨砺着自己的军事才能,时任旅长的他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却也不幸身负重伤。伤愈后的李默庵一直作为卫立煌的副手,参加了对苏区红军的围剿,还镇压了发生在福建的兵变。
当时国军流传着“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的说法,李默庵自己在后面加了一句“能文能武李默庵”,后被同学们当作笑柄传唱,但这也能看出李默庵有常人不能比拟的理想和抱负。
虽然“能文能武”的李默庵被传为笑谈,但是他在抗日战争中却并不含糊,打起仗来也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两周,后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
抗日战争期间,他还和八路军一起合作研究游击战术,曾担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
属于李默庵的真正舞台在抗日战场,时至抗日战争爆发,李默庵已是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带军参加了史上留名的忻口会战,在左翼位置与日军展开激斗,大战延绵两周,李默庵的部队伤亡惨重却毫不退缩,直到收到军令才撤退。
忻口战役后,李默庵升任第33军团长,指挥两个军进入中条山敌人后方,在国民党军队中首创了游击战术。那时,蒋介石对游击战非常重视,他强调,在二期抗战中,游击战重于正规战。李默庵的部队对敌人的铁路线进行了上百次攻击。土岭一战就烧毁日军100多辆汽车,还两度攻占了侯马站,给南同蒲路以重大破坏。
由于李默庵在游击战中打出了成绩,所以国共合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时候,蒋介石调李默庵出任教育长,跟中共代表叶剑英合作。训练班先后办了三期,培训了近4000名国军的敌后作战人才以及一些英国军人。训练班期间,李默庵还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参加了昆仑关作战,担任第38集团军副司令。1940年李默庵被调任浙江第32集团军总司令,他是抗战胜利以后在浙江境内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长官。
李默庵跟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相当熟识,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时候曾经调李默庵到政治部当干事。抗战初期,李默庵到达太原后还特地拜访了当时在那里的周恩来,就战役的实施和抗战的前途交换了意见。
随后日军投降,内战接踵而至。不喜内战的李默庵又不得不接受军令,将枪口调转,这一次他对上了华东野战军的名将。李默庵本就不是华野名将的对手,再加上战意不高,他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在短时间内就溃不成军,五个旅的士兵被消灭或俘虏。经此大败,李默庵彻底退出国军指挥一线。
在199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之际,李默庵曾撰写了《化冰霜为甘露》的文章,文章指出“人民要团聚,祖国要统一,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并呼吁海内外黄埔校友“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也算是他晚年为国家尽的最后一份力了吧。不久之后,2001年10月,李默庵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