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刘贺真的是汉朝荒唐皇帝?从海昏侯墓发现了这些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生于昌邑,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根据史料的记载,刘贺被废的原因是他即位后“行淫乱”,《汉书》里详细列举了刘贺在当皇帝的这二十多天里犯下的一千一百条罪状,包括强抢民女、生活奢侈等。平均来算,这个家伙在坐上龙椅之后每天都要犯四十多种罪,堪称昏君中的典范。难道刘贺被废,真的是因为这些吗?

直到他的坟墓重见天日,人们才发现刘贺被当作昏君这件事里有猫腻。2013年3月,媒体报道已发掘两年、位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观西村墎墩山的墎墩墓可能是昌邑王刘贺墓。2015年,我国考古学界有了重大发现,海昏侯墓被开掘出来,直接颠覆了人们对刘贺的传统认识。

在研究了刘贺墓葬中的随葬品后,专家们觉得是时候给这位昏君平反了。刘贺的身份极为复杂,既当过王,又当过皇帝和列侯,在历史上比较少见,所以墓葬有可能是按照皇帝级别的规格下葬的。

开掘工作初期,专家们在海昏侯墓中取出了一副绘有先代圣贤图的屏风,文物价值极高。按照史籍中霍光的说法,刘贺本来是不敬重先贤的,也不喜欢念书,每天热衷于声色玩乐、骑马游猎。我们单从刘贺墓中开掘出的屏风来看,刘贺并非霍光口中那个不尊先贤的家伙。

毕竟,随葬品通常是墓主人生前喜好之物,一个不尊圣贤的家伙又怎会允许一面绘着一众先贤的屏风摆在自己的墓室中呢?

除了这面屏风外,在刘贺的墓中专家们还找出许多典籍,这些典籍全都是儒学经典,甚至,还有一部早就失传了的《齐论语》。一个不尊重先贤、讨厌看书的人,为什么会在死后将这些经典带入墓中呢?汉朝人历来有“事死如生”的说法,所以,刘贺生前一定是个喜欢看书的家伙。

除了书籍屏风外,专家们还在刘贺墓中找到了一个做工精美的杯子,上面篆写着“李具”两个字。专家们在结合史籍进行考察后,认定,这个杯子的主人是刘贺的奶奶,也就是刘彻皇妃李夫人的遗物。之所以刘贺墓中会出现奶奶的杯子,恐怕刘贺是个孝顺的人,十分思念祖母所以才将祖母遗物随葬。

在霍光罗列的罪状中,刘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跟行走的畜生没什么区别。我们仅看这个杯子,刘贺的忠仁义暂且不谈,他起码是很孝顺的。随着更多刘贺生前的随葬品出土,专家们对刘贺的印象大为改观,觉得海昏侯根本不是个昏君,所以,我们应该挖掘真相还他清白。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霍光废立刘贺并没有得到内外朝的一切认可,反而是他个人的独断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政变。

其实,汉朝人也有人曾发掘刘贺成为“昏君”的真相,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刘贺年轻气盛,想在登基后做出一番大事业。霍光在朝中独揽大权,他希望刘贺能够成为乖顺的木偶,由自己一手掌握。刘贺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他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刚到长安就提拔了自己封地的二百多个官吏,这种做法对霍光等权臣而言简直如鲠在喉。

这里,我们以皇帝的标准来看,想要集中权力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如果说有错的话,只能说他低估了霍光对权力的渴求和反击的力度。

根据霍光的做法,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刘贺在继位后极有可能改革了某种政策,让权倾朝野的霍光及其党羽伤筋动骨,这才不得不密谋将皇帝拉下马。其实,霍光可不是个安分的家伙,他不会坐视刘贺站稳脚跟,到时候自己轻则失去权力,重则性命难保。之后,在一场惊天阴谋中,霍光笼络满朝文武,来了场政变“以正朝纲”,将刘贺拉下龙椅赶去南昌,还斩杀了刘贺的二百多个亲信。

我们仅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霍光这种恼羞成怒的做法根本就是包藏祸心的表现,刘贺的“昏庸”不过是霍光面向舆论的挡箭牌。刘贺当皇帝不到三十天,就做了一千一百余件坏事,这不过是个笑话罢了,试问,哪有人会每个小时都干两三件坏事呢?这个“海昏侯”的骂名对刘贺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

现代人研究的历史信息大部分是从史书中提取的,所以,史书所载是否详实直接影响到后人的历史观点。刘贺的罪状原本就是霍光一手导演的“欲加之罪”,作为胜利者的霍光自然有权力进一步篡改史籍,让刘贺就此遗臭万年。说霍光没有篡位之心我信,但是,说他不擅权不独断那是个笑话,实际上,他对权力拥有异乎寻常的欲望,不容任何人与之分享。

俗话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刘贺的事例证明这句话所言非虚。所以,我们在读历史的过程中万万不可轻信史籍,一定要结合历史学界的考古发现,这样才能拨开“胜利者”撰写的迷雾,了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