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曾送给寺庙一首“情诗”,这是为什么?
在古代皇帝可以说是最尊贵的职业了,有三宫六院,可是你知道么顺治曾送给寺庙一首“情诗”,这是为何?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简朴、清廉,勤政,为清朝能够在中原立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于顺治皇帝的一生,还有着许多解不开的谜,其中就包括顺治皇帝的“驾崩”,民间传言顺治皇帝并非驾崩,而是去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之所以会有如此传言,完全是由于顺治皇帝笃信佛教的结果。
关于顺治皇帝笃信佛教还有真实的证据,《天童寺志》就曾经记载:“世祖赐道忞(弘觉禅师,一位老和尚)御书唐诗一幅,后识庚子冬日书,诗云: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此岑参春梦诗也。”。也就是说,顺治把一首唐代的情诗赐给了老和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顺治皇帝为何要将岑参写的情诗送给出家人呢?想要揭开这个谜团,还得从顺治皇帝一生最爱的女人说起。
顺治皇帝一生最喜欢的女人就是董鄂妃,民间传言董鄂妃便是江南的董小宛,其实不然,董鄂妃出身高贵,是内大臣鄂硕之女,满洲正白旗人。董鄂妃入宫时才十八岁,由于她敏慧端良又知书懂礼,深得顺治喜爱,仅一个月时间,便将其从贤妃封为皇贵妃,这种后妃升迁速度,是清王朝历代绝无仅有的。
只可惜红颜薄命,仅仅过了五年,董鄂妃便香消玉殒与顺治皇帝生死两隔。顺治皇帝对此十分悲痛,心中只挂念着她,一生再不宠幸任何女人,旋即遁入空门,以此忘却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顺治皇帝送老和尚的唐诗名为《春梦》,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梦境用于表达思念迫切,以梦境的玄幻恍惚,寄托真实的情感。诗中的意境与措辞,无不纠葛着顺治皇帝心中的情殇,也能透露出这位痴情天子的感情愁怨。
不少人曾对顺治赐诗与老僧发表过看法,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一、伤心过度,糊涂赐诗
顺治曾在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的旨意中提到:“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这句话并没有任何的夸大,董鄂妃在众多的妃嫔中着实出类拔萃。
董鄂妃从小跟随父亲移居南方,受到江南气息的熏陶,因而诗词歌赋都略有精通,光是凭着这些,就要胜过清初时的北方嫔妃百倍。董鄂妃跟顺治皇帝两个人,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因而董鄂妃也算是他的精神寄托。
董鄂妃的去世,不仅让顺治皇帝痛心疾首,更将他的精神世界掏空,思念成疾导致心智不明,直至糊里糊涂的将情诗赠予老和尚。
二、俗世纠纷,恣意任性
有人认为,寺庙中的老和尚一定与顺治皇帝有着不可调和的过节,才让顺治皇帝做出如此举动。顺治皇帝笃信佛教,在董鄂妃生病之时,他曾御驾亲至寺庙求佛祖保佑,董鄂妃却依然故去,因此由敬生恨,赐老和尚一首情诗以示自己的任性。
三、情诗非诗,万物为空
然而小编对以上说法却不敢苟同,小编认为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思念,已经到了相思成疾的地步,在这种极度压抑的心态下,他只能寻找另一个情感突破口进行宣泄,而这个突破口正是佛教。
当顺治皇帝沉浸于佛教之后,在他的心中,红尘已非红尘,寺庙也非寺庙,而是万物为“空”,赐诗给老和尚也就相当于赐诗给董鄂妃,所针对的人或事自然也就不重要了。顺治既然能领悟到这般境地,想必也可以称为大师了吧!
历史评价
皇太极: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
梁清标:入主中华,奄有万方,统一天下。
范文程:君明臣良,必交勉释回,始克荷天休,济国事。
萧一山:①世祖年幼,赖多尔衮以为治,驾驭贰臣,混一寰宇,痛爱妃之死而欲逃禅,其聪慧亦有过人者。②清人既入北京,首为崇祯帝发丧,示以伦理纲常之可重;减除三饷及加派,恢复万历初年税率,以革苛政之根本。此不得不谓为深知国家治乱之关键,与夫能善乘时机也。当时除多尔衮摄政外,虽大半出于范文程、洪承畴诸人之政策,然顺治自亲政以后,亦复年少有为,能粗立开国规模。惟时海内未一,南陬建号,戎马仓皇,未暇专力于政治。而此英年睿主,遽于十八年遗诏殂谢,鸿图大业,遂传统于六十余年励精图治之康熙帝玄烨矣
对此你对于这位顺治皇帝,送情诗的事件,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