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死,竟然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
历史上要是谈论到,扰乱朝政的宦官,那魏忠贤必定是榜上有名,那为何说,魏忠贤的死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呢?首先来让我们了解下,魏忠贤的事迹。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挥刀入宫
魏忠贤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他有经常混迹于赌场,每日不思进取,有一天赌博赌输了之后,突然脑袋一热,挥刀自宫,入宫做了太监。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也难怪他能成为千古第一太监。魏忠贤初入宫的时候巴结上了大太监,然后通过大太监的关系开始服侍皇长孙的母亲,后来又因缘认识了皇长孙的奶娘,并和皇长孙的奶娘客氏结为对食。
没过几年,先皇驾崩,之前的皇长孙要登基做皇帝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奶娘客氏被封了夫人,魏忠贤之后也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对于宦官来说可谓是顶天的存在了,但是皇帝却嫌还对他不好,又让他做了东厂督公。
左右朝政
天启皇帝大家都知道是个小木匠,天启皇帝喜欢在宫里做一些小玩意,当他忙碌的时候,魏忠贤总是来他身边汇报工作,一来二去惹得皇帝烦恼,然后天启皇帝说:“知道了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吧。”次数多了,魏忠贤也看出来皇帝并不擅长处理政务,一门心思都在他的锤头锯子上面,于是开始任凭自己的意愿为非作歹。魏忠贤每年都要出宫好多次,每一次出宫都声势浩大,沿途百姓跪地俯首大呼:“参见九千岁”还有的喊:“九千九百岁。”可见魏忠贤当时的权势已经达到什么地步,而皇帝的奶娘客氏在后宫里经常欺辱皇后,皇后年幼自然斗不过阅历丰富的客氏,所以客氏在后宫也是只手遮天般的存在。这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皇亲国戚都要发抖。
一般的朝廷大员,不管是一品还是几品,在那段时间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那里做的惹怒了魏忠贤。魏忠贤的权势一天大过一天,整个国家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争相献媚,纷纷上奏要为魏忠贤颂德立祠,这些祠堂盖的很巧妙,占了许多的土地,但是没有人敢去告他们。甚至有的人还请求让魏忠贤像和孔子像竖在一起。大臣们上奏给皇帝的文书都不敢直接写魏忠贤的名字,某地出现宝物上献给皇帝时,当地大臣在奏章里说:“厂臣修德,故仁兽到。”皇帝看了又是对魏忠贤一番奖励。
魏忠贤凭一己之力,将全家数十口人全部拉成大官,光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都有十七人,其他的也都加封为都督等一类的大臣,袁崇焕的捷报也被魏忠贤当成自己的功劳,上报给了皇帝。
魏忠贤之死
魏忠贤作恶多端,为祸天下,自然是有人来收拾他,天启皇帝驾崩后,崇祯帝登基,登基前夕时崇祯帝对魏忠贤说:“小王即将登基,日后还要劳烦魏公公扶持。”消除魏忠贤心中的戒备,等崇祯帝坐稳了皇位后,开始处处找魏忠贤的麻烦,魏忠贤的党羽感到恐惧了,派人在朝堂上试探皇帝,纷纷说魏忠贤的坏话,此时的皇帝还是隐而不发。后来朝廷中的正义人士站出来公然攻击魏忠贤,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件件列举出来都是抄家的罪名,这下魏忠贤慌了神,皇帝召他的时候,双腿都吓得走不成路。最后皇帝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做一个富家老爷,这已经是皇帝最大的宽容了,谁知魏忠贤在前往凤阳的路上纠集了一群亡命徒,护送他,替他做事。没落的时候还这么不知低调,这下皇帝再也忍不了了,派出锦衣卫捉拿魏忠贤到北京,魏忠贤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后果,于是喝饱酒之后上吊自杀了。
局势跌宕
崇祯杀魏忠贤后,明朝的财政状态是一年不如一年,魏忠贤主政时每年有数百万进账,东林党掌权后连几十万也收不到,最终导致国库空虚,赈灾无粮,军队闹饷,农民起义大爆发。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曹化淳,眼见大明王朝大势已去,面对这样的变故,发出了“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这时候,崇祯皇帝才最终领会了天启皇帝临死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命人收葬魏忠贤。明朝的太监就算再有权势,不过也就是皇帝的一条狗,专替皇帝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同时,一个不能传宗接代,被人普遍岐视骂成阉货的人,只能依靠皇帝和忠于皇帝,否则就都是一句话的事。而朝臣可是个个都有自己的私心,大不了改朝换代,凭自己是读书人还能续继当官享富贵,事实就是前脚崇祯刚死,朝臣后脚集体在城门外跪接李闯王进京,最后也只有太监王承恩一直陪伴在崇祯皇帝身边。谁能想到魏忠贤死后短短十几年,大明就已经到风雨飘摇的境地了,即使崇祯帝励精图治也难以挽回了。
对此你对魏忠贤的死,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