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抗日英烈赵登禹 绰号”打虎英雄“ 七七事变为国牺牲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大地上陆陆续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儿女,他们的出现救国于危难之中,中国有他们的存在,更加体现中国的团结抗日的精神,保家卫国,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决心,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国军名将,身怀绝技,打起鬼子来绝不手软。他就是抗日名将赵登禹。

赵登禹,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1898年,赵登禹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东大汉。少年时期的赵登禹酷爱习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习得一身武艺的赵登禹决定从军报国,于是跋山涉水投奔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西北王冯玉祥。由于赵登禹武艺了得,很快便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于是赵登禹便做了冯玉祥的随身护兵。当年,在城北驻守时,城北德山有虎患,经常出没伤害人畜,闹得人心惶惶。赵登禹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被人称为打虎英雄。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地势至关重要,29军军部经过反复研究,任命赵登禹为长城前线作战总指挥。赵登禹接到命令,立即派217团前往喜峰口。日军已经占领有利地形——喜峰口东北高地。增援部队与日军经过几个小时的肉搏拼杀,一些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阵地前尸骨如山,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赵登禹见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祭出奇计,于3月11日夜,率所部携带大刀和手榴弹,分路夜袭攻击喜峰口日军营地。突击队到达军营,而鬼子们此时正蒙头大睡,500名大刀队员抡起大刀, 奋起神威,挨着帐篷一溜头地砍了去,近千名敌人从梦中惊醒,光着身子往外跑,不少人撞在二十九军勇士们的刀口上,作了无头鬼。此次夜袭砍杀日军铃木旅团1000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自此,二十九军以“抗日英雄”闻名华北,震惊中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方面指挥官,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29军伤亡较大,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指挥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赵登禹身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方,赵登禹不肯。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含泪向传令兵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没什么悲伤的,只是老母年事已高,受不了惊慌。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说完就停止了呼吸,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