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领 临死不忘嘱咐儿女要对祖国做出贡献

他参加黄埔军校一期,荷枪实弹,浴血东征、打倒军阀,中年时对日抗战,先是古北口长城各役,次为装甲兵部队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寇苦战,缅甸战役,协助盟军打垮日本部队,冒千辛万苦,经野人山归国。他就是杜聿明。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人,为著名抗日将领,1924年6月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曾参加东征、北伐等。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杜聿明时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率部与日军血战古北口。抗日战争爆发前,杜聿明是国军第一支装甲兵团团长,1937年8月率部与日军血战淞沪,同年底装甲兵团扩编为第五军。1939年底,杜聿明率部先后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后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长官,与日寇血战缅北,后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该兵团扩编为第200师,以杜聿明为师长。长沙大火后,国民党长沙市警察局人员与放火队员,又来到湘潭城下,欲火烧湘潭城。杜聿明得知后,当面怒斥了这种惊慌失措,草菅人命的做法,随派员收缴了放火队的器械,将放火的人强行控制看管,并张贴布告,严禁放火焚烧湘潭县城,这才使湘潭城池数十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得以保全。事后,湘潭万民同声称颂,感激杜聿明与二百师的救城之恩。

1938年12月,第二百师扩编成新编第十一军,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委为副军长。不久,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升任军长。该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机械化新军。杜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新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的朝气。

1939年夏起,日本侵略军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同年11月17日,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又突破小董防线,向南宁进击。杜聿明的第五军奉命从全州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攻击由钦州、防城登陆的北进之敌。面对日寇气势汹汹的进攻,杜聿明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战局,估计了敌人的弱点,向重庆最高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反攻,以击破侵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

1939年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命率第五军担任对邕宾路的正面攻击,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杜召集团长以上会议,宣读作战部署: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从正面进攻;戴安澜第二百师为总预备队;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向六塘守敌攻击,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第二天,白崇禧和陈诚到谭蓬村第五军司令部视察。陈严令杜要如期攻克昆仑关,直下南宁。

1939年12月18日拂晓,反攻开始。在战车、炮火掩护下,杜聿明第五军对昆仑关守敌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戴安澜师与日寇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进行夜袭,相继占领了老毛岭、万福村、441高地,最后占领了昆仑关。杜聿明在此期间,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杜聿明命令第二百师副师长彭璧生率部从公路左侧越过昆仑关,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师把战车埋伏在公路两旁的丛林地带;郑洞国师则加强右翼攻势,再度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战斗整整打了十八天,于31日以中国军队获重大胜利而告结束,史称昆仑关大捷。

1942年3月30日晚,杜命令新二十二师在斯瓦河南北两岸构筑数个梯形阵地,两侧埋伏阻击兵,阵地正面埋设地雷。新二十二师采用这种战术,运用灵活,虚虚实实,使日军捉摸不透。远征军先攻继守,用逐次抵抗战术与日军五个联队激战达十二次之多,迟滞达半月之久,敌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人员装备极大消耗的代价,达到了以少胜多,以劣制优的目的,成为抗战史上一罕见的战例。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宣言和平。杜聿明也觉得只有和平才是出路。但到1月3日,杜忽然接到蒋的命令,按原定空军掩护突围方案实行,自5日起投足三天的粮弹。解放军于6日发动声势浩大的攻击,国民党军一触即垮。杜急电空军轰炸支援。7日,李弥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集阵地被突破,杜又急电请蒋在10日投毒气弹,掩护突围。9日黄昏前后,杜到陈官庄第五军司令部,企图纠集残部,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于10日上午突围。然而,邱清泉、李弥等人威胁式的劝杜,必须当晚突围。他带着副官、卫士十来个人单独行动,10日凌晨,即被解放军战士俘虏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

杜聿明被俘后,国民党邓文仪1983年在《黄埔学生六十年》中,讲述在淮海战役(台湾称徐蚌会战)中被俘后的杜聿明在炼狱度过数十年的悲惨生活。但是杜聿明被俘后却是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优待。在战犯管理所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杜所患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痼疾,逐渐好转、康复直至痊愈。特别是对他的脊椎炎的治疗,人民政府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医务人员除投以药石外,还为他特制了一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够舒适地安眠入睡。

抗美援朝的胜利,杜聿明深情地说:“我对于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感到无比兴奋和敬佩。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确实站起来了。”

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在遗嘱中,杜仍不忘统一大业,嘱其妻率其子女为祖国现代化继续作出贡献,“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