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正德年间诞生了一个组织 完全凌驾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之上

明朝时期的铁血随之诞生了几个势力,比如锦衣卫、东厂、西厂,在电视剧中的他们,权势滔天,威风凛凛,让人害怕,但与之相比,明朝还有一个组织,更为可怕,锦衣卫跟东厂西厂见了浑身发抖,朝廷官员见了也要先下跪!

明太祖朱元璋由一个草根和尚起家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由亲信武将担任首领,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进行巡察缉捕、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工作,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朝中官员十分畏惧,一直到公元1661年才被废除,有着290年的历史,锦衣卫的存在,有利有弊,但最终是弊大于利。

明朝锦衣卫的前身为拱卫司和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心血来潮,改称锦衣卫,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作为皇帝的私人卫队,锦衣卫既要保护皇帝、负责仪仗,又要刺探情报、铲除间谍,还要执法执纪、监视文武百官,“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锦衣卫一时很牛逼。

锦衣卫虽然牛,但明成祖朱棣上台后,觉得心里不踏实。毕竟,他是靠篡权登位的,反对势力仍不少,巩固帝位是第一要务。为此,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棣“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其首领由朱棣信得过的太监担任,不少精干的锦衣卫也被选入东厂担任下属官员和业务骨干。

可以说,从朱棣时代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东厂一直很牛,直到西厂出现。西厂的设置,完全是个偶然。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一个名叫李子龙的大臣,竟然轻松地闯进了内宫深院,这让疑神疑鬼的明宪宗心里很不踏实,认为皇宫内外有秘密沟通。为了加强特务统治,明宪宗于次年(公元1477年)在东厂之外增设“西缉事厂”,简称西厂,首领由大太监汪直担任,另从锦衣卫选拔厂员。

虽然与东厂、锦衣卫合称“厂卫”,但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侦缉范围自京师遍及全国。西厂不仅兼有锦衣卫、东厂的职能,还设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请的情况下,可以随意逮捕、拷问、审讯文武大臣,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监视范围之内,肆无忌惮。同时,西厂还有一项职能,即监视东厂,“权焰出东厂上”。五个月后,因朝野反对声此起彼伏,明宪宗被迫撤销西厂。

后来,正德皇帝恢复了西厂,让大太监刘瑾负责管理。然而刘瑾的威望不够,东厂、西厂、锦衣卫对他阳奉阴违、刘瑾一怒之下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特务机构,内行厂。内行厂驾于整个明朝系统之上,其余的特务机构受到那内行厂的监督,内行厂只存续了短短五年,却是曾经是整个明朝权力最大的特务机构。

内行厂的刑罚非常残酷,一般进去的人都不可能出来。根据《明史·刑法志三》中记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这些人不仅滥用酷刑,而且还残害忠良,很多的忠臣都是因为与刘瑾政见不一而受其迫害。不过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皇帝,在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内行厂与东西厂一同被撤,朝中大臣纷纷上书皇帝弹劾刘瑾的罪行,最后刘瑾被皇帝下令凌迟处死。

不过内行厂的存在并没有使大明王朝变得更加强大,反而因为内行厂的人贪污受贿、残害忠良,使得明王朝逐步走下坡路,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后,皇帝终于认识到了内行厂的弊端,下令裁撤内行厂,而刘瑾毕生所得的几千万两白银也全部被收入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