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宋朝才女朱淑真,与李清照并肩,却留下一千古之谜

中国历史上古代女子的地位普遍低于男子,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宋朝这个时期的才女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李清照了,可是有位才女朱淑真,却与她并肩,并且还留下了一千古之谜,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世人称之“红艳诗人”。朱淑真虽生平可考不多,但从她留存下的诗词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知晓,她的丈夫为仕宦,婚姻不幸,“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她的诗词作品《愁怀》就是她对自己婚姻生活的写照“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由于夫妻二人的心意无法相同,抑郁而死。

然而,朱淑真又是一位才情能与李清照齐名的女子。她善书画,工诗文,她的梅竹画历来为文人所称道,属于女流之杰;其诗文作品,于她去世之后为父母所焚毁,后人辑录散落于世的诗文,合称《断肠集》、《断肠词》以及《璇玑图记》。

生平经历

关于朱淑真的具体家庭已经没有正史可以参考,只知道她是南宋人,是已知留下诗词最多的才女。不过根据一些民间故事和历史,我们得知她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因家人保护的太好,所以一直天真烂漫,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不食人间烟火。

有诗词为证,《秋日偶成》:“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吩咐萧郎万首诗。”

所以说这又是一个向往的生活,是郎才女貌,琴瑟相和,诗酒趁年华。那个他,一定是满腹才情,玉树临风。

不过在南宋时代,当时程朱理学已经开始流行,妇女已经没有北宋开放了,朱淑真也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被嫁给了一个俗吏。至于这个人的名字,我们不知道。

不过从朱淑真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知道她的丈夫粗鄙庸俗,毫无才华,热衷钻营,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俗吏,如此不懂风月,更不懂诗词、文学,自然难以和朱淑真心灵相融。

《寄别》:“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著意红。人自多愁春自好,无应不语闷应同。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

二人没什么共同语言,后来王刚另寻新欢,朱淑真只能借酒消愁。“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不过才华横溢的朱淑真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果然离开了王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我猜测那首《生查子·元夕》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作的。

我们刚才说了,朱淑真生活在南宋,存天理灭人欲已经开始流行,这样的朱淑真肯定不被世俗所容忍,杀人的流言蜚语让她倍感压力。

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朱淑真梳妆打扮之后,怀着绝望的心情,缓缓走近附近的一条小河,望着恋人所在的方向,大喊几声她的名字,纵身一跃,瞬间淹没在滚滚流水中。

一代才女,就这样被当时的社会所抛弃。任何人和事都逃出不来时代的局限性。

千古之谜

我们对这首词可能不陌生。那就是《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千古的爱情诗,说的是不期而遇和相遇不逢的人生感怀。这首诗和唐朝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号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手关于重寻不遇的经典了。

关于这首《生查子·元夕》很多人都说是欧阳修的,但更多人说是朱淑真的。全诗弥漫的那种从甜蜜到痛苦,以及旧情难续的伤感,分明就是一个多情女子情思幽幽的喟叹,无论是从意境韵味还是表现手法来看,一点都不像欧阳修的作品。但欧阳修其实也有类似的细腻和感怀。

所以搞不清楚,这是一则公案,至今成谜,这就是朱淑真为我们留下的一个千古之谜。

古代封建社会的思想不知道,残害了多少位才女,对此你对于这位宋朝才女朱淑真,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