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为什么中国古代好多王朝都征服不了东北?为啥中原王朝征服东北地区就这么难?

中原王朝对于东北大地的统治总是断断续续,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攻陷长安,隋朝覆灭。隋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征高句丽”。三次远征耗费甚巨,动辄兴师百万,导致民怨沸腾,而三次征讨的失败,更成为社会动乱的导火索。实际上,除了隋朝搞不定高句丽,唐太宗也搞不定高句丽,到宋辽时期,辽朝也搞不定东北的金国,到明朝后期,照样搞不定东北的后金。可以说,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接近千年时间之中,东北对于中原汉族王朝来说都是一个烫手山芋,也是一块相对鸡肋的寒冷土地。

历史一再奇异地显示: 在中国衰落之时,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北方,而是来自东北。换个说法,就是经常大范围进攻华北而且赖着定居下来的是来自东北地区的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而来自北方的民族如匈奴、突厥总是未能发展出稳定的国家结构,旋起旋灭,如流星般划过。当汉朝与北部匈奴相互撕巴,各自衰竭时,源自东胡,兴起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强大了起来,在中国北方建立数个政权,其中的北魏成功统治中国北方百年。当唐朝与突厥、回纥百年纠缠,相互崩塌时,源自东胡的契丹在东北异军突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

当契丹人的辽朝和北宋对峙时,源自肃慎的女真人崛起,消灭了辽朝和北宋,占领了中国北方。当女真的金朝和南宋对峙时,源自东胡的蒙兀室韦,西迁至蒙古高原,征服了中国,波斯,阿拉伯,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当明朝与北元、瓦剌您进我退,争执不休精疲力竭时,女真后裔满洲人在东北节节胜利,虎视关内,最终成为第二个征服全中国的异族,统治中国两百多年。

为什么中国古代好多王朝都征服不了东北一带?

首先古代汉人在东北的活动范围一直仅限于辽东半岛一带,而且还是断断续续。东北不像蒙古是高原草原,而是极利于农耕的肥沃平原, 而且东北的民族都是战斗民族,最重要的是东北不适合农耕 所以即便攻打下来也没啥用。

因为这些王朝不知道秦始皇时长城最东段划到了东北的鸭绿江。满清时十八省的辫发汉人根本不知道明朝在东北有辽东段边墙,还以为长城只到山海关为址。需要抗寒能力强吧,抗寒能力强的蒙古人、俄罗斯人、鲜卑占据苦寒地区就很容易,但是汉人抗寒能力不行。

那地方在古代太苦寒了,多数时候没有必要去打吧,说白了就是看不上,那时候人口也没那么多,生存空间没那么大的需要,花费巨大代价去打下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没有必要,古代生产力低,气候条件恶劣。估计生活的人也挺生性,打的费劲,打下来还没什么可掠夺的。

不像现在开采石油,森林等资源,不是征服不了,而是没有兴趣,太冷了,在古代除了辽东其他地方并不适合农耕,而辽东是汉族的传统地盘,从西周就开始经营。东北也就是大连周围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范围之内,其余绝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

从历史地理角度看,征服不了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没有有效行政统治的时候,恰好是全球气候普遍偏冷的时期,现在东北地区温暖的时长还要短于其他地方,更不用说全球偏冷的时候了。而且古代生产力不行,那里环境又恶劣,在当时是穷山恶水,所以就没有占领。

古代人口少地盘又大,中原都开垦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经营那些没开化的地界,古代的东北,越往北种地越难,这是主要原因,粮食产量上不去,没人想放弃良田和好气候,去不好的地方,强行移民,人会逃跑,主要是以前汉人太少,而地盘很大,人地矛盾太小。

中原王朝征服东北地区为什么就这么难?

1、气候条件不利于中原向东北推进

最早记录的讨伐东北地区军事行动的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齐桓公作为霸主,为下面的小弟燕国排忧解难,率领大军北伐孤竹并取得了胜利。东汉末期,曹操北伐乌桓,也是中原大军讨伐东北地区成功的案例。由于此时东北地区都是一些部落性质的政权,和高句丽这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不一样,因此容易成功。而一旦东北地区形成高度集权的政权,和中原王朝形成对峙,中原王朝就会损兵折将,甚至全军覆没。历史上惨重的失败包括辽朝末期对金国的征讨,70万大军被2万女真人杀得片甲不留;明朝万历年间的萨尔浒战争,20多万明军被努尔哈赤6万人打得丢盔弃甲。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东北地区相较于中原地区,气温较低,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封建时代,中原王朝征讨东北地区,只能挑着夏天这半年时间,而东北地区,比中原地区的夏天更短,因为夏天时间短,本可以分半年时间下的雨在两三个月内都集中下完了,因此夏半年的东北地区特别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这对于大军北伐是相当不利的。而一旦大军出师不利,冬天来临,东北地区零下20度起的严寒会迅速摧毁来不及南撤的中原军队。所以,隋炀帝和唐太宗北伐高句丽失败,实在不是领导不力,将士不用命,而是这恶劣的条件太过坑爹。

2、地形条件不利于自南向北推进

1619年,为讨伐努尔哈赤,万历派出20多万大军,号称47万,浩浩荡荡杀向努尔哈赤,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四路大军三路都全军覆没,最后一路由于跑得快幸免于难。此战让明朝北方的精锐再次被席卷一空,从此明朝只能转入防御。

我们在叹息20多万大军战死沙场的同时,更在反思,明明人数占据了优势,甚至每一路都能和对方全军形成人数相持,为什么还能被各个击破,而且在某一路面对努尔哈赤时,其他路的明军为什么不能及时来救援?这就涉及到东北地区的地形。东北地区,在黑龙剑、吉林,大部分是东北平原,一望无际,有利于游牧民族大军的驰骋,在平原上,中原王朝的步兵在面对游牧民族骑兵时,基本处于被吊打的状态。

在东北地区的东部,是绵延的长白山,在北部,是小兴安岭,在和内蒙古交界的地区,是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向南延伸到辽宁西部,形成辽西丘陵,而华北地区的燕山向北延伸,也深入到了辽西地区。所以,在辽宁西部形成了一个狭长的走廊,即辽西走廊。这是古往今来,中原王朝出兵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从中原到东北,无论你是十万还是一百万,都要乖乖走这一段宽只有几十公里,长数百公里的狭长走廊。

这个咽喉,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堪称致命。因为在魏晋南北朝前,它是一片滩涂,随着季节变化或陆地或海洋,后期即使都成了陆地,也是极其容易被掐脖子的咽喉要地。就算中原大军在这里没有被卡住,到了辽东,成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原军队如何取得客场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