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唐玄宗由明君变成昏君 是什么原因使他开始走向下坡路?

中国历史上功过相抵的皇帝很多,但明显的从励精图治到昏庸荒怠,执政能力出现巨大滑坡的皇帝并不常见,唐玄宗刚开始上位的时候,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成为唐朝的极盛时代,可为什么到后面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政策连连失误,是什么原因使唐玄宗开始走向下坡路?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到唐玄宗身上再合适不过,就是成也用人,败也用人。

首先,就算在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的执政早期,他也不是个以勤政著称的皇帝。他的偶像是敢用人,会用人的汉高祖。而不是用尺子量文书办公的秦始皇,代替百官决策的隋文帝。所以当早年的姚崇就低级官吏人选请示唐玄宗时,他竟然闭口不言。反而对自己的心腹太监高力士说,自己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小事宰相管就行了。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唐玄宗登基后,同时盖了两座楼,一座叫“勤政务本楼”,用来读书办公,一座叫“花萼相辉楼”,用来宴请玩乐。他的政治理想,从一开始做皇帝,就是要充分实现个人享受的同时,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帝国。

姚崇。因为他是政务能力超强的“救时宰相”;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 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卢怀慎。因为清正廉洁的道德楷模: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宋璟。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管是不是得宠的张氏兄弟,说不鸟你就不鸟你。

张说。他是一代文宗,四海之内人心所向,大好文章正好用来粉饰太平。

张九龄。他是德才兼备,风度翩翩。以至于九龄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忘,其后每逢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另外提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名句就是此人的手笔。

再说说被认为是晚年昏庸时使用的两位奸相,“独相”李林甫和“小舅子”杨国忠。

用李林甫。在揣摩君心以外,还因为他不拘泥于道德文章,而特别执着于制度性、规范化的行政运作,著名的唐代法典《大唐六典》就是李林甫主持编制的,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另外,唐玄宗并不是不知道李林甫的奸诈,独裁,他只是一个合适的官僚,而不是完美的宰相。但此时的唐玄宗的确是累了,只想着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听音乐,陪妃子。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变成了甩手大掌柜的,把整个帝国交给了李林甫。人老了,心也老了。

晚年,依然清醒的唐玄宗评论李林甫时说:“其人才无比,嫉贤妒能,亦无比。”可谓入木三分。他不是不知道李林甫奸。一是他有才,而是我累了。就这么简单。

用杨国忠,是因为李林甫独相十九年,搞得野无遗贤,朝廷的人才梯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在这种背景之下,使用可以兼领几十个职位,勇于任事的工作狂杨国忠,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不过,杨国忠的野心大于能力,又降不住安禄山,搞得天下大乱,身死人手而天下非之。

与宰相共治天下,而非一人独治天下。这种理念贯穿了唐玄宗执政四十年的全过程。

顺便说一句,唐玄宗对安禄山的手段是恩威并施。由唐玄宗给之以恩,负责以荣誉、财富、官位极力拉拢;李林甫示之以威,负责震慑安禄山。安禄山是很怕李林甫的,因为李林甫“狡猾过之”。以至于大冬天见了李林甫,会汗流浃背。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李林甫死后,换上了与安禄山不和,并且被安禄山看不起还一再挑事的杨国忠,稳定的局势就被打破了。

而杨贵妃,说她红颜祸水负主要责任当然不对,不过现在也洗白得太过了。杨氏一家都靠着她上位,政治漩涡中的女人,哪有那么简单,她们姐妹的飞扬跋扈就不用说了,连杜甫老师都被雷到过,就说傻甜白的小女人做得出“衔土请命 ”的事么,她和李隆基其实是什么锅配什么盖,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在皇帝身上就是了。而李隆基此人,技能点都用在文化艺术上了,论当领导,着实志大才疏,估计他自己也更加热爱文艺事业。年轻时还算勤奋好学,到老了,自觉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又看惯了歌舞升平只当形势一片大好,于是只剩下自负了,昏招迭出再正常不过……其实历史上有另一个和他画风类似的皇帝,那就是乾隆,都是水平一般人品欠佳,靠着前面累死累活挣下的家业过得倍儿滋润,不过小四比三郎运气好,没玩出火。

唐玄宗最大的错误就是当皇帝当太久了,中国的封建体制中,皇帝基本是不退休的。太上皇制度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被推上前台。(乾隆85的的年纪实在太大了)并且还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导致玄宗在怠政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常年处理政务(当然,也有皇帝恋栈的心理原因和杨贵妃的家族因素)。

岁月如刀,岁月亦如诗。唐玄宗的故事流传到如今,最多的还是那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如果唐玄宗一直坚持明心治国,不贪图享乐,可能唐朝还能多存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百姓们也可以安稳的生活几年,但是一步走错,剩下的路再怎么改正也是难以恢复的,他终究是不能回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