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赵匡胤想要迁都,为什么所有人都反对?是什么改变了赵匡胤迁都的想法?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定都东京开封府。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却遭到坚决反对!

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都城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国家的根基。赵匡胤是取代了后周的天下而自己称王。当时的形势就是战乱不断,全国也没有统一,很多地方都遭受了战乱的影响衰败不堪。后周当时的都城就在汴梁,都城是皇帝和文武百官聚集的城市,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这里各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比较完善的。在加上当时拥立赵匡胤当皇帝的人当中很多都是后周的文臣武将,他们一直都生活在汴梁,为了当时的方便,就暂时选择这里作为宋朝的都城。

开封作为当时的都城来说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就是它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只古以来就是很多人想要争夺的地方。它处于中间的位置,南来北往运送物资基本上都要经过这个地方。再加上隋朝的时候就开凿了大运河,要想进入江淮地区,必须要经过开封。所以这个地方属于交通的要塞之地。其次在历史上很多国家都将这里定位自己的都城,因此这里的构筑了高大的城墙,城内房屋建筑、道路设施等都是非常完善的。

后周时期的时候,皇帝下令大力的兴修水利,开挖河道,疏通水路,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利系统。因此在建国之初选择这里作为都城没有什么大问题,它极其的便利,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开封却也有其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它属于平原地区,地域非常开阔,没有什么大山阻挡。所以它属于一个容易进攻但是不利于防守的城市。一直将这样的地方作为都城是不利于以后国家的安全和防守的。赵匡胤是具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眼光的,他也已经看到开封这里不具备军事要地的条件,不利于以后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他有想要迁都洛阳或者长安的打算。他借着去洛阳巡视的机会,向朝中大臣表明想要迁都洛阳的打算。洛阳是赵匡胤的故乡,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洛阳相比于开封具有军事要地的优势,来到自己的故地游览一番,更加让他坚定信心想要将都城迁到洛阳。当时的朝中大臣对于他的这个想法感到很吃惊,但却坚决反对!赵匡胤心中非常不高兴,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就在洛阳住下了,长达两个月之久。

宋太祖想迁都洛阳,反对的人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当他浩浩荡荡准备奔赴洛阳考察的时候,起居郎李符上书“陈八难”,也就是提出了不适合迁都的八条理由:“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

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听他的,而是一以贯之起行到达洛阳,并举行了郊庙祭天等等这样的仪式。有趣的是,当他正在准备祭天的时候,之前还是一片阴雨绵绵,在举行仪式的时候,突然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这让赵匡胤非常高兴,直说这是迁都的好兆头。不过也就只有他一个人那么说,没有人接他的腔。

第二个反对的人是都虞候李怀忠。因为李符上陈了八条,都没有被赵匡胤采纳。所以虽然大家对迁都这个事儿有意见,但是都不敢再说。李怀忠是赵匡胤的老部下,他说的话,是等到赵匡胤空闲下来,两人一起喝茶的时候说的。他说:“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当然了,听了就听了,赵匡胤并没有说什么,仍然继续做迁都的准备。不过他看到大家很不积极,心里面也有些犯怵,于是把晋王赵光义找来商量。他本来想让赵光义支持他,于是说了一通洛阳如何险峻,如何易守难攻,如何作为几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很厚等等这样一些话。没想到他说完以后,晋王赵光义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他说:“在德不在险。”

一听赵光义这么说,赵匡胤默然不语,等赵光义走后,宋太祖才对侍从说道:“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是名将吴起说的,指的是统治者治国应该修德政,不应该单单依靠山河的险固。那为啥说赵光义说这句话就有些“不要脸”呢?这是因为在这背后有着赵光义自己的阴谋,当然赵匡胤迁都也有着其他目的!

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那赵匡胤为啥准备迁都洛阳呢?因为知河南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顺利登基。但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赵光义的势力竟然这么强大,几乎满朝文武都为他说话,另外他竟然还拿出“在德不在险”的理由。如果自己迁都,选择依靠山河之险,显然就是一位不修德政的皇帝,所以赵匡胤才暂时放弃了迁都计划。

但赵匡胤不会想到他已经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回到东京5个月后,赵匡胤在宫中离奇离世,在宦官的帮助下,赵光义顺利登上皇位,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年谜案!1127年,金国铁骑攻破东京汴梁,赵光义那句“在德不在险”也就成为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