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清朝亡于乾隆?乾隆在位期间究竟做了什么事?

虽然说康乾盛世,乾隆自认为他统治的是一个非常富庶、和平的时代,但是在他在位的六十年里乾隆皇帝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甚至可以说的上是败家,那么为什么说清朝亡于乾隆?乾隆在位期间究竟做了什么事?

其实我们一谈到关于清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慈禧太后,她自从咸丰帝去世后,一直把持着朝廷大权,直至她死去的那一刻才算结束。慈禧虽然死了,但她却留下了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就算康熙再生也不能力挽狂澜,仅过了三年多的时间,清朝就灭亡了。

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清朝之所以灭亡的那么快,都是因为慈禧的目光短浅,没有任何的治国才能。客观来说,慈禧肯定难辞其咎,但有一位皇帝也要负很大的责任,他就是康乾盛世的缔造人之一的乾隆。所以,又有清朝亡于乾隆的一种说法,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答案,看了乾隆曾经下的这一道圣旨,或许你就明白了。

据《清史稿》记载,在乾隆八十寿的时候,场面不是一般的隆重,除了满朝文武为皇帝祝寿外,有些国家的使臣也带着礼物来到了北京城,其中就有英国。当时的清朝虽然已经出现了衰微的迹象,但在乾隆的眼中,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比不上大清,没有必要同他们来往,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英国为了让劝说乾隆通商,就趁着他过大寿的时候,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前来。据了解,使者为乾隆准备的寿礼包括望远镜、一些先进战船的模型以及新发明的武器。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当前最先进的,乾隆皇帝看到后肯定会非常开心,说不定就能同意与他们通商。

然而,当看到英国使者带来的寿礼时,乾隆一点喜悦的表情都没有,只是随便看了几眼,就让人抬走了,将它们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仓库中。当使者向乾隆提出通商时,乾隆当场就拒绝了,并且专门下了一道圣旨,让使者带给他们的国王,其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我天朝非常富有,不需要跟你们来往,如果你们能臣服于大清,每年朕可以赏赐你们许多金银财宝,其他免谈。”

使者非常无奈,但又不敢多说什么,带着乾隆的圣旨就回国了。据传,当英国国王看完乾隆的圣旨后,先是非常愤怒,认为乾隆太目中无人,后来又转怒为喜,以乾隆的这种心态,清朝必然是越来越落后,到时候就可以用武力逼迫其通商。

果不其然,乾隆去世四十年后,就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以清朝的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进行了割地赔款。从此之后,清朝被西方列强吊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而且康熙在位期间正处于近代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然而乾隆统治期间奢靡淫乱,挥霍无度,宠信“二皇帝”和珅以享乐,六次江南巡游,致民间怨声载道,禁锢思想,闭关锁国。 他在位期间,南方的白莲教,北方的天理教,京城内外,大江南北,民变纷起。乾隆统治下的危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有学者认为清朝之亡实亡于乾隆。

然而乾隆还一贯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可谓中国历史上脸皮最厚的皇帝。但是“缺德难逃南史笔,自夸何须自立碑”,细细数来其缺德事做的也不少,也真够“十全老人”的!

乾隆朝随着经济的繁荣,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紧张,地少人多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社会上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老百姓跑到官府去请愿、上访,佃户和地主间发生冲突的事情也非常多。乾隆对这种群体性事件有一个原则,聚众上访闹事的人超过40人,就按谋反来处理,为首之人绝不放过。乾隆通过他强有力的政治手段,对社会各个层面都做到了强有力的控制,实现了长达64年的政治稳定。

确实,那时候国家是非常的富庶,统治者过着非常富有的生活,整个给别人一种非常和平的感觉,可是,那时却没人把眼光瞄向最底层的百姓。所以说,当一个朝代之所以会被替代也是有原因的,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蕴含了无数的人生道理,一直到如今,统治者都把它作为基本原则去做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