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揭秘:康熙一朝无贪官,雍正一朝无清官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康熙时期又被称为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可是你知道,康熙一朝无贪官,雍正一朝无清官这是指什么吗?

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当时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这是历史上的文景、贞观、开元等三大盛世时期所没有出现的情况。第三,“康乾盛世”下的清朝存在许多弊端:如制定过分的“重农抑商”政策,扼杀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再如大兴文字狱,残害大量文人学士,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荣的百家争鸣,科技发展彻底消失,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死气沉沉而昏暗的时代;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大都重用贪官,而不用清官,导致“康乾盛世”的吏治极端腐败,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这也成为大清王朝由强盛逐步走向衰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尤其是在康熙执政时期,比如有一次谈到地方治安问题,官员在康熙面前表决心一定会严肃治理,康熙却表示不用太过苛求:

“江苏巡抚郑端陛辞。上曰:江苏地方繁华,人心不古,乡绅不奉法者多。郑端奏曰:若乡绅肆行无忌,自犯科条,臣惟有执法而已。上曰:尔只须公尔忘私,亦不必吹毛求疵,在地方务以安静为善。”

康熙建议郑端不要吹毛求疵,一方面是尽量减少扰民,另一方面也是他所提倡的一种工作方法,只要大的方向正确,在细节上就不必过于求全责备,要给下边官员留有灵活开展工作的余地。如果凡事都用尽全力,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基层官员的反感,而且缺少转圜余地,工作效果不一定好,还有可能导致欺下瞒上的形式主义出现。

所以在康熙皇帝手下当官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领导的考核要求不高,工作压力不会太大。

除了不苛求下边官员的工作业绩外,康熙皇帝对官员们经济上的问题,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对贪腐行为采取默许态度。虽然这不符合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但对当时的官员而言,有如此宽松的政治环境,却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项“福利”。

康熙对官员的贪腐行为放纵到什么地步呢?甚至有洁身自好的清官来觐见,康熙都劝他们不要太过死板,还“鼓励”他们适当贪污:

“朕昨召陈瑸入见,细察其举动言语,实系清官。……朕面谕陈瑸云:尔为巡抚,与为司道等官不同,若贪财好利,诚为非理;但应得之物,亦宜取为赏兵之需。身为封疆大吏,而室中萧然无一物可以与人,亦非大臣所宜。夫弟谓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岂真一无所取?不过不肯与人,到后日仍是自肥耳。”

康熙这番话表达了几层意思:

第一,巡抚是一省的首长、封疆大吏,不像司道这些基层地方官员,贪财好利是不对的。反过来说,如果是基层地方官员贪财好利,那就可以接受。

第二,封疆大吏虽然不能贪财好利,但也不能完全两袖清风,该贪的时候就得贪。完全不贪污纳贿的大臣,没东西拿来送人搞关系,也做不好这个位置,那也不算是个好官。

第三,康熙还有一种非常固执的偏见,认为绝对不贪污的人是不存在的,那种表面上分文不取的人,说不定背后偷偷贪了多少钱。假如让康熙来评判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也必然会认为他不算一个好的官员。

康熙对官员采取如此宽容的态度,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

客观来看,明清易代之际,百姓经历了太多的兵荒马乱,康熙早年又对三藩用兵,已经竭尽民力,此时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乃是休养生息。因此,康熙不希望地方官员们耗费民力财力,竞相去搞什么政绩工程,只有保持地方和平稳定,才是整个朝廷的工作重心。底下的官员有贪腐行为,康熙认为这是维持地方稳定所需付出的一点代价,是相对次要的。

另一方面,在康熙一朝,还没有像后来一样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宗室、旗主们仍拥有较大的议政权力,康熙需要对各方势力进行平衡。对官员宽容,事实上也是康熙对他们的一种拉拢策略。

而在主观上,康熙本人比较崇尚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曾公开向群臣表示,“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此外,康熙还强调地方督抚办事,“当于大者体察,不可刻意苛求。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这既是康熙对地方大臣提出的工作要求,同时他自己也是秉承这一理念来治国、治民、治官。

康熙以宽为本的治国方略,的确为清朝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其对待官员的宽纵态度,实为用力过猛,到后面逐渐失控,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首先,康熙在位时经历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承平日久下,官员们的惰性越来越重,热衷于夤缘攀附,因循疲玩,行政效率也越来越低下。另外,康熙认为官员不贪污就办不好事的错误想法,以及多次公开“鼓励”官员贪污的举动,让当时的官场形成了非常不好的风气。上下官员明目张胆地贪腐,甚至肆意侵吞国家财产,导致康熙末年时一度形成了全国各地财政亏空的危机。

而康熙一朝无贪官,雍正一朝无清官,说的就是康熙缔造了一个太平盛世,留下的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800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正很清楚,父亲缔造了一个盛世,国家不可能没有钱,银子都到贪官污吏兜里去了。那么,怎么治理这些贪官污吏昵?他知道官员搞贪污主要有三招:靠上司包庇、借钱粮充账、花小费报销。为此,他苦苦思索治理贪官污吏的对策,终于想到了…个突破口——先堵退路,后算账。针对贪官,雍正的对策是派钦差大臣前去治理。针对花小费报销,雍正成立了“会考府”。贪官们应付检查的三种方法都被雍正堵死了,他们也只好认账、认罪。将贪官们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之后,雍正便开始“关门打狗”。打的办法也有三种:一罢官,二索赔,三抄家。雍正还规定,严禁任何人垫付或代赔。过去追赃时,常有下属和百姓为贪官代为清偿,而朝廷往往只要能收回银两,也就不管钱从哪儿来。然而雍正不以为然。他说,即使下属州官、县官富裕,又怎么能替贪官还赃?遇到这种皇帝,贪官们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雍正的这一系列政策,沉重地打击了贪官污吏,仅仅五年,大清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至5000万两。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帝国的吏治也为之一清,后世评论“雍正一朝无官不清”,可见当时官风的清廉。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