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浒中蒙汗药和醒酒汤的神奇配方!
一本《水浒传》,给我们展示了一副灿烂的江湖生活画卷,各路的英雄豪杰,贩夫走卒,打尖的,住店的,吃肉的,喝酒的。虽说是乱世,但也颇有点令人神往。不过假如生活在水浒的世界里,有一点你始终得注意:不管是行走江湖,仗剑天涯,还是四处跑跑做点小买卖赚个差价,只要有东西从你口中进去了你都得做好被麻翻在地的准备。至于最后是做成包子还是混沌,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说起这把人麻翻在地的本事,在整本《水浒》里排第一的可能要数十字坡的孙二娘。当时的江湖有谚“大树十字坡,客人不敢过,肥的做馒头,瘦的去填河”。足见孙二娘这招屡试不爽,成功概率之高堪于现在的手术麻醉媲美,就连惯于行走江湖的山东武二郎都差点着了她的道道。
网络配图
而且有一点颇为令人奇怪,吃了她的蒙汗药后,一旦药力发作,就算对你整个人开肠破肚你都浑然不觉,更不可能被疼醒或者其他什么了。可见在古代中国,中药麻醉术发达得实在出人意料。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居然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根据明人梅元实在《药性会元》中的记载“曼陀罗花与川乌、草乌合末,即蒙汗药。”看来这蒙汗药的配方还真够简单,其中最主要的一味就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茄科,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开花,花冠呈漏斗状,多开白花。此花并非我国原产,而是在宋代由阿拉伯商人从海路传来。
[page]
北宋之前,在中原典籍里没有任何关于曼陀罗花的记载,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记载是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续编》,书中曼陀罗花又叫作押不花,押不花是“曼陀罗花”阿拉伯语的音译。早在宋代刚传来不久,我国的医生就认识到曼陀罗花的功效,在宋朝的医书里有用曼陀罗花治疗咳嗽气喘和胃疼的记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对曼陀罗花的药理药性进行了介绍。“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李时珍的这个配方跟梅元实的配方有所不同,但是效果却颇为类似。用酒调服,也总让人或多或少地想起蒙汗药来。
网络配图
对此我们不仅要问,那这曼陀罗花里究竟是什么成分在起麻醉作用呢?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曼陀罗花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它们不仅能抑制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而且还能刺激同类药物的效力发挥。
在梅元实的配方里川乌、草乌中含有的乌头碱能起到麻醉作用,但是它们能对人体产生其他危害,但是假如用曼陀罗花与之搭配,不仅能消除彼此的副作用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难怪喝了蒙汗药的人睡得跟死猪一样,被人开膛破肚也浑然不觉。
[page]
比孙二娘更早,汉朝的名医华佗就曾经先用“麻沸散”对病人实施麻醉,然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后汉书·华陀传》记载:每次手术前,华佗都会让病人“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这里同样的也是用酒送服,于是有关专家考证,华佗用的“麻沸散”其实就是后世说的“蒙汗药”。
另外,有人说,“麻沸散”是中国最早的麻醉药,恐怕未必。战国时侯的《列子》就记载有春秋名医扁鹊利用麻药的故事。据说扁鹊在进行外科手术前也常常让病人饮用一种“毒酒”。“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胃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即悟如初,二人辞归。”
网络配图
在这里扁鹊似乎比华佗更高明,他能够用“神药”让接受麻醉的人醒转过来。这让人想起了孙二娘在知道眼前人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时候,随即让店里的跑堂给早被“蒙汗药”蒙得云里雾里的两个公人一人灌了一碗所谓的“醒酒汤”。
至于扁鹊的“神药”和孙二娘的“醒酒汤”是什么成分,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近人的研究,中了东莨菪碱制剂的毒之后,可以用毒扁豆碱来催醒。如发生曼陀罗花中毒可以用绿豆皮、金银花、连翘、甘草煎水服进行解毒。
或许这个常见药组成的强大药方就是解“蒙汗药”的“醒酒汤”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