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做的这一项决定,彻底毁掉大清江山
中国历史上清朝是离我们近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其中道光皇帝是比较平庸的一位皇帝,可是你知道吗?他的一项决定,彻底毁掉大清江山。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道光帝共生有九个儿子。次子、三子均早殇而亡。1831年,即道光十一年,年已二十三岁的长子奕纬却突然而亡。因其死因不明,民间传言纷纷。大约1840年(道光二十年)以后,年近六十的道光帝开始思考关系“国本”的立储问题,并为此而长期举棋不定。
在道光皇帝之后皇子角逐皇位的时候,从年龄上讲,有三个人是合适的,老四,老五,老六。老五过继给了道光皇帝的兄弟,于是当时只有老四和老六_即咸丰皇帝奕詝和恭亲王奕訢。他们没有像雍正皇帝那样在继承之前兄弟间就互相残杀,拉帮结派,而是明争暗斗。
在这三个人中,最先出局的是皇五子奕誴。道光帝并不喜欢奕誴,也不喜欢奕誴的生母祥妃,所以在道光二十六年,他将奕誴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道光帝的弟弟)为嗣,这样一来,奕誴就彻底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那么道光帝只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皇四子奕詝,另一个是皇六子奕訢。
在这两个人中,道光帝更喜欢的是皇六子奕訢!奕訢自幼就和四哥奕詝在书房读书,学文习武,同时还要学习满汉蒙三种语言文字。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道光帝经常检查两个儿子的功课,他发现虽然奕訢比奕詝小两岁,但奕訢的成绩更好,所以“宣宗(指道光帝)极爱之,恩宠为皇子冠,几夺嫡者数”。
但是道光帝却很犹豫,因为皇四子奕詝更可怜。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此人是道光帝最宠爱的后妃。孝全成皇后入宫时地位不高,但升迁却很快,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从嫔晋封为贵妃,26岁那年晋封为皇贵妃,一年后被册立为皇后。可是在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突然病死,年仅33岁。
由于孝全成皇后的这层关系,道光帝对皇四子也非常疼爱,再加上奕詝并没有什么过错,学习也还算可以,而且身份是嫡子。之后道光帝对两位皇帝进行了一番考察,皇四子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扬长避短,最终打动了道光帝。于是在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道光帝死前的四年,他写下了传位诏书!
不过道光帝的诏书很奇怪,他首先写的是“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然后才写“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按照尊卑的习惯,应该先写谁是皇太子才对,为什么把皇六子奕訢放到了前面呢?从这封诏书,我们不难看出道光帝内心的挣扎,也许他想立奕訢的,所以皇六子的名字在前面,皇四子在后面。
可是道光帝最终还是选择了皇四子奕詝,即咸丰帝。后来的历史证明,道光帝铸成大错,咸丰帝不仅没能挽回清朝衰败的局面,连都城都被攻破。咸丰帝思想保守,依然沿用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且他身体虚弱,结果在30岁时病死,导致慈禧太后的专权。而奕訢勤奋好学,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
假如道光帝当初选择皇六子为继承人,中国近代史会不会改写呢?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了,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社会所遵循的惯常发展轨道已经改变了,李鸿章称之为“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在这样的大变局的背景下,靠一两个才能非凡的君主,是无法力挽狂澜,扭转大清王朝发展的颓势的,在1840年前后,清朝已经不是在军事一个方面落后于西方列强,而是在经济、文化、科学等诸多领域全面落后于欧美各国。
其次,就算是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没有李鸿章称之为的大变局,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惯常轨道,奕訢也是无法改变的。
道光皇帝刚刚去世,咸丰还没登基,接到的第一份奏折,即是广西巡抚郑祖琛发来的关于李沅起义的事情,中国传统社会在衰世经常出现的农民起义,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夕,紧接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战争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农民战争,在19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因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而爆发的大规模战争,致使清朝损失了将近1亿人口。
为什么在1850年前后,大清帝国农民起义不断呢?其实与当时东南各省出现的尖锐的人地矛盾关系有关,清朝在康乾盛世的时候,人口已经达到1.5亿了,康熙皇帝已经感觉到了人口的压力,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4.3亿了,对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来讲,如此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是资源与土地所能承载人口数量的极限,道光年间之所以民变跌起,最终汇聚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许多农民为衣食所迫,铤而走险。
奕訢当了皇帝,无论他能力有多强,他都无法改变道光、咸丰年间民变跌起的现象,因为清朝无法再依靠传统的农业技术,解决如此数量的人口的生存问题,除非,在短时间内,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让第二产业来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否则,太平天国战争还是会爆发的。
最后,奕訢与清廷绝大多数官员一样,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才觉醒的,才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才决定搞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来振兴清王朝,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只有10岁,奕訢只有8岁,咸丰与奕訢身为小孩,根本不可能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之所在,而身为大人的道光皇帝以及绝大多数清廷官员,也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之所在,他们习惯于把这场战争看作是发生于东南沿海的一次小冲突。
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震动了清廷
在清廷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了,而是因为对待英夷不够强硬,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整整10多年时间里,清廷并没有用积极的姿态来迎接世界形势的新变化,而是采用更为保守、强硬的态度对待西方列强,正因为清廷上下采取了这种保守与强硬的态度,才触发了英国人、法国人的不满,这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起到了刺激作用。
奕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做不到的,清廷其他官员也做不到,奕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能够做到的,清廷其他官员也可以做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忘了,清朝在洋务运动时期,没有一个强悍的君主,却拥有一个强悍的太后,实际上慈禧太后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代替了奕訢的角色,奕訢当了皇帝以后,也会和慈禧一样,搞洋务运动,但是,很难扭转大清帝国的颓势,只不过,奕訢当了皇帝以后,清廷的政局会稳定一些,不会出现后宫干政、太后弄权,进而导致皇位不稳的现象,但是,这样稳定的中枢权力机构,对于应付晚清时期的大变局,作用有多大呢?这不仅令人深思。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 上一篇:在各种优势下,龙且为什么被韩信打败的?
- 下一篇:盘点汉朝命运最悲惨的五大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