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死刑犯行刑前朱元璋看到犯人的名字和祖籍之后不仅免除了死罪还免死五次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是出了名的,杀人无数,但唯有一次,在他判了一个官员死刑以后,在行刑前朱元璋问犯人: “你祖宗是谁?” 听完又说:“免五次死罪”,这人是谁,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自小出身贫苦,放过牛,行过乞,做过和尚,当过兵,后来虽然只用了15年的时间,便开创了享国276年的明朝,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能力可见一斑。

不过,他的出身却很卑微,他曾经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刘邦也曾被视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可实际上刘邦在造反之前却是一个乡镇官员,朱元璋才是唯一一个彻彻底底地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来的皇帝。

所以,朱元璋的嘴边也经常挂着一句话:我本淮右布衣。

也正因为他是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皇帝,所以他打心底缺乏一定的安全感,从而导致了性格上的多疑,为了维护自己花了15年时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他也确实砍了不少人的脑袋。

朱元璋用了一系列的铁腕之策,为自己建立了绝对的权威,将皇权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几乎再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志。

可是,偏偏有这么一个人,忤逆了朱元璋的意志,从而被判了死刑,可是这个人一句话又将自己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还被朱元璋特别批准“免汝五次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的读书人多数虚伪,满口道德文章,可是背地里却是男盗女娼,又好虚名。当然,有黑便有白,有虚伪的读书人,自然也少不了正直的读书人,这范文从便是一个。

明朝御史下有监察百官之权,上有谏上之职,官权不小。

后来,范文从因为直言进谏忤逆了朱元璋的意志,朱元璋一气之下将范文从扔进了牢狱之中,然后判处了死刑。

过了没多久,朱元璋审批死刑的时候,翻到了范文从的案卷,一看,心中一愣,此人姓范,又是苏州吴县人,难道是范文正公的后人?

于是,朱元璋便亲自提审了范文从,直截了当地问到:范文从,你家老祖宗是谁,你是不是范文正公的后人?

范文从一听,也愣了,皇帝怎么突然间调查起自己的户口来了?不过,他对自己能作为范文正公的后人,心里却也很自豪,所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我确实是范文正公的后人,是范公的第十二世孙!

朱元璋听完后沉默了下来,果然呀,范文从这小子还真是范仲淹的后人,杀一个范文从是很容易,可是,将来这事要是被人知道了,恐怕又得骂我老朱了,不如送范仲淹一个顺水人情,饶了这小子一命,也给我老朱自己捞一个好名声。

那么,朱元璋为何不杀此人还重赏?

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元末时期,吏治败坏,人民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大乱。作为底层人民的朱元璋深受其害,在动乱之中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平生最恨贪官污吏,在他的统治期间,只要有官员贪污超过了八十贯就会受到酷刑。

而范仲淹,作为北宋的名将,他一生都在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人生报复,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朱元璋自然也对其深深地敬佩,出于对名将的敬佩之情,故而赦免了范从文。

2.给自己整顿吏治打下基础

作为一个统治者,朱元璋经历过底层社会的疾苦,他意识到社会的稳定需要有一个廉洁的思想觉悟和为百姓做事的决心。于是便大力整顿吏治,但光严查贪污腐败喊口号还不够,他还要证明给大家,告诉大家他并非只是嘴上说说。

这时,范文从的直言不讳,以及其祖上的优良品质,正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从侧面证明朱元璋是个可以接受意见和建议的明君。

从这件事我们也能看出,朱元璋一生虽杀伐无数,但还是个愿意接受意见的明君。同时,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所积累下来的福德,对其后世子孙们也是一种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