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究竟注入了多少水银?秦朝的时候又是怎么提炼水银的?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所留下来的东西都是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就连他的陵墓也是充满着各种的谜团,其中有着深大三十五米的地下水,但这里面却含有大量的水银,那么大量的水银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水银的毒性很强,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陵部分不对外开放并且这些秦始皇没有被挖出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后期的时候秦始皇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也是想尽了很多的办法,其中水银其实也算是一种方法,在古代有很多的皇帝也喜欢用水银来炼制自己的长生不老丹药。
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巴寡妇的女子,她找到了一个富含丹砂的洞穴。在当时这个寡妇利用自己的丹砂行业让自己成为了秦朝一个比较大的富豪,在当时人们也是通过炼丹来让自己长生不老的,虽然这个方法最后我们都知道是不靠谱的,但是当时的人们就是相信这样会让自己长生不老。
而秦始皇对于炼丹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当然了秦始皇更感兴趣的是能否让自己长生不老,在统一六国之后这是他最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当时他专门请到了这个巴寡妇来到了自己的宫中,还专门把这个女子封为清妃。当然了秦始皇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这个人可以为自己炼丹。
而在后来人们惊讶的发现,丹砂燃烧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水银,因此他们相信水银就是能让自己才行省不老的东西,然而在那个时候秦始皇已经快不行了。所以当时巴寡妇只好把所有的水银都放进了秦始皇的陵墓之中,以希望他在那边可以过的长久一点,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陵墓里有水银的原因。在加上当时巴寡妇把所有的存货基本上都放进了秦始皇的陵墓之中所以堆积起来有将近35米之深。
在后世的墓葬中,也常见有以水银防腐的现象,尤其是辽宋以后,也常见有在棺底使用水银的情况,并曾记录于正史之中。比如,《宋史·李宸妃传》中便曾讲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以水银养之,故不坏。”说的便是李宸妃下葬时,曾在棺内注满水银,以防止尸体腐烂。
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古人以水银防止尸身腐烂的记载很多,或以水银浸泡尸体,或在尸体中注入水银。不过,像吴王阖闾和秦始皇这样的帝王陵墓,大量使用水银,除了防止尸身腐烂以外,还有更为重要的目的:以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据现代考古和科技检测证明,秦始皇陵墓封土中,汞的含量确实严重“超标”,足以佐证地宫中却有大量水银。不过,由于地宫尚未打开,故而难以窥得详情,是否真如司马迁所讲的那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那么,既然历代常有以大量水银随葬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先人又是如何提炼水银的呢?
在近代科学中,水银称之为汞,而我国古代则写作“澒”【音gǒng】。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淮南子》一书中即有关于汞的记载。但若要谈及水银的提炼,还不得不再讲一下它的“孪生兄弟”——丹砂。
丹砂也被称作朱砂,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东西。尽管在化学研究中,朱砂与水银差别很大,可在古人眼中,两者的功效却多有相近之处。比如,在使用水银随葬之前,自新石器开始,便有在墓葬中使用朱砂的情况,而后世以水银随葬,也与这种葬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随着古代生产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人们意识到,将朱砂加热蒸馏,即可获得液态的汞,这种方式曾是过去人工提炼水银的主要途径。不过,这种提炼方式最早始于何时,尚有较大争议,一般认为至迟在公元前五世纪便已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书于宋代的《七返灵砂论》中曾讲到,以朱砂提炼水银时:“光明砂一斤抽汞可得水银十四两;白马牙砂一斤,抽汞得十二两;紫灵砂一斤,抽汞得十两。”古代以十六两为一斤,核算下来,原料最好的光明砂,提炼比例竟可达87.5%。
然而,这么高的提炼比率,实际上是因为所得之汞尚不够存。因为,就现代化学工艺来看,如果提炼纯水银的话,理论上的最大提炼比率也不过在86%左右。从这一点来讲,宋代的水银纯度,尚不及我们所用的工业水银。自然,秦始皇陵地宫内的水银纯度,还当要更低。
只不过当时的人并不知道水银是有毒的,如果知道了的话秦始皇估计能气死,自己的身体很有一部分是因为水银所伤害的。但是在当时的秦始皇肯定是不知道的,因此估计在自己陵墓里放置大量的水银有可能还是秦始皇的意思。不过在后来的皇帝虽然知道水银是有毒的,但是还是相信这个是会让自己长生不老的,所以一直受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