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刘邦 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 朱元璋庙号是太祖?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开国皇帝都会有庙号,一般来说都是祖,但这个祖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是太祖,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庙号。顾名思义,庙号就是在宗庙里使用的名号,是后人供奉先帝时的尊称。早在商朝,重视祭祀的商人就给那些受人爱戴的先王设置了庙号,用来纪念先王的功绩。一般来说,“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而谥号,则是针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由于有些皇帝的谥号实在太长,比如赵匡胤,他的谥号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因此我们在称呼唐宋时期皇帝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庙号为准。

不过,由于对皇帝的叫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人会把庙号和谥号混为一谈,闹出乌龙。比如很多人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就是将刘邦的庙号“太祖”,和谥号“高皇帝”给混在了一起。如果按照庙号来称呼,刘邦应该像赵匡胤和朱元璋一样,被称为“汉太祖”。而如果按照谥号来称呼,刘邦则应该像谥号为“文皇帝”的杨坚一样,被称为“汉高帝”。

人们一般称呼刘邦为“高祖”主要是来自于《史记》的《高祖本纪》,那么,为什么司马光叫刘邦太祖,而司马迁要叫刘邦高祖呢?

原因在于时代的不同。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而刘邦是武帝刘彻的曾祖父,按照当时的辈分,刘彻应该管刘邦叫做高祖,司马迁因为处在同一时代,也采用这个叫法,于是《史记》上就以“高祖”来称呼刘邦。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中记载:“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刘邦死后,大臣们商议说,首先刘邦是开国之君,应当庙号为汉太祖;与此同时,他功勋卓著,于是谥号为高皇帝,这段文字表明,刘邦的庙号确实是太祖。

刘邦开创汉朝,被尊为太祖,李渊同样是唐朝的开国之君,为什么他的庙号却是高祖呢?其实原因在于,唐朝的太祖叫做李虎。看到这里可能许多读者会一愣,谁是李虎?他是李渊的祖父,生前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拜太尉,被封陇西郡公,北周时,他又被追封唐国公。正是他为李家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于是在李渊登基后,追封他为太祖。此外,李渊还给了他父亲李昞世宗的庙号。

和李渊类似的还有他的姨父,也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坚开创隋朝,但他的庙号却是高祖,这是因为,他把太祖的名号让给了自己的父亲杨忠。杨忠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被封随国公,死后又被追赠太保。

那么,同为开国皇帝,为什么朱元璋、赵匡胤被后人称呼为“太祖”,而李渊、刘知远这些,则被后世称为“高祖”呢?

我们不难发现,赵匡胤和朱元璋实际上有很多的共同点。虽然赵匡胤的父亲做过小官,但他的家境却依然不怎么样。赵匡胤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出门闯荡。早期也曾加入过像“义社十兄弟”这样的社团,后来在闯荡的过程中,多次碰壁,直到遇见了郭威,才算真正走上了正道。赵匡胤在郭威手下,也是从小兵做起,不断地积累军功,到后周柴荣时期,才做到了御前都点检。

后来柴荣死后,他才抓住机会“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可以说,赵匡胤的成功,没有受到家族的任何庇佑,全是凭自己的能耐一手一脚打出来的。

而朱元璋的故事,就更励志了,什么放牛娃、乞丐、和尚都干过,他的整个人生,完全是屌丝逆袭的代表作,全靠自己打拼。因此,后世之所以称呼朱元璋、赵匡胤为“太祖”,是因为他们在开创基业的时候,没有受到祖上的一点庇佑,全靠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打拼出来。

而“高祖”的称呼,显然就要比“太祖”低一个层次。尽管他们也都开创了一个新王朝,但他们的父辈或祖辈,通常都是朝中的权贵。他们的成就,就要比凭自己打拼的皇帝稍逊一筹。

当然了,刘邦是一个例外。人们没有叫他“汉太祖”,而是叫“汉高祖”,这应该是最早的时候,大家叫得没有经验,后来就规范了。像唐高祖李渊,他的祖辈李虎本来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成功是离不开祖辈这层关系的。历史上叫“高祖”的开国皇帝非常多,而叫“太祖”的,显然相对少很多。

还有更远点儿的,更始三年(25),光武帝刘秀登基,建元建武。刘秀虽然是东汉的创始人,但他因为仍是汉朝皇帝,当不了太祖,只好被尊为世祖。至于赵匡胤、朱元璋,他们都是王朝的开创者,自然是顺理成章的被尊为太祖。

庙号和谥号相似,都体现了后人对君主的评价,寄托了后人的思念,人们在提到这些庙号的同时,也是在对君主的贡献进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