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重见天日,距今1600年

古代皇帝迷信长生不死药,同时又手握重权,因此便大力开展此类药物的开发研制寻找工作,目前看来这种药物是不存在的,那么历史上出现过的这些所谓长生药,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古人吃的“长生不老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如皋是个有名的长寿之乡,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多了去了,据统计,这里的百岁老人多达251名。在当地坊间,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当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仙丹,没想到徐福在海上遇到了狂风大浪,找来的长生不老仙丹全撒在了如皋,从此这里的水土有了一种灵气,长寿老人就特别多。

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在中国古代,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而长生不老的人特别多,那么真有这种“不老仙丹”吗?发现周刊记者在探寻这个问题时,意外发现,南京市博物馆就收藏了这种丹丸,从出土至今,鲜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见过它们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从出土至今,不老仙丹从来没有展览过,一直“养”在地库中。

南京专家考古发现神奇“红色米粒”

故事要从1965年说起。当时的考古发掘人员在象山的东晋大墓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它们有米粒大小,通体红艳,看上去直径0.4~0.6厘米,每颗重量也不一,大的有0.468克,小的为0.275克,平均每粒重约0.372克。

当时一共发现了200多粒这种东西,部分已成粉末,“刚发现的时候,它们放在一个直径约10厘米、圆形的漆盒内,就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位置,可见它们对墓主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介绍说,“古墓主人是王羲之家族的,王彬的长女,字丹虎,死的时候58岁,由于终生没嫁人,死后就葬在了父母坟的右边。”

让考古专家们高兴的是,这一粒粒红艳艳的小丸子虽然已经1600多年了,至今还比较完整,看上去还有几分可爱。只是,它们是什么?是1600年前的水果?还是主人生前最喜欢的药呢?

对这些只有米粒大小、圆乎乎的小颗粒,考古专家们一时也摸不清它们究竟是什么,因为,这样的宝贝当时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它们不能摸,不能碰,更不能去咬……

神奇小丸竟然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为了解开这些小丸子的身份,有关专家拿了其中三粒,对它们进行化验,最终认定它们就是东晋时期非常流行的“长生不老仙丹”。

“从墓志看,王丹虎死于东晋升平三年(359年),这个时期正是炼制金丹及士大夫阶层倡导‘服食’盛行的时代。‘服食’就是‘服石’,就是服用一种所谓能长生不老的丹药。”“长生不老仙丹”究竟由什么成分组成?它们是如何炼成的?不要说现代人搞不清楚,就是在东晋,对于那些吃不上仙丹的人来说,也是显得扑朔迷离,加上炼丹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师徒相传,并且严守秘密,这给“不老仙丹”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再次发现不老仙丹是1998年发现高崧家族墓。“1998年6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新校区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一处六朝砖室墓群。在江苏省文化厅及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我们迅速组织考古队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在当年轰动一时,并被列入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王志高回忆说,当时一共发掘了3座砖石墓,砖墓规模较大,全长7米以上,墓葬形制为凸字形单室墓,出土了金器、铜铁、玉石玻璃、琥珀、水晶、陶瓷等文物200余件。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样宝贝让专家们很眼熟,那就是红色的“不老仙丹”,只是和王丹虎墓出土情况不太一样的是,丹药摆在墓主人的手边,在右侧手臂附近,还有一个精致小巧的鎏金带盖银鼎,像是专门用来盛放丹药用的。但是,这些“不老仙丹”由于氧化很快就成了粉末。

“这说明,在东晋大宅门里的名士们都吃这种小药丸,这种药丸也是秦始皇派人苦苦寻找的长生不老仙丹。”

“不老仙丹”出土半个世纪为何见者寥寥

在南京市博物馆《六朝风采》撤展前,记者有幸看到了“不老仙丹”的克隆品。穿过幽静的楼道,在展厅二楼青瓷莲花尊的后面,一粒粒如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体藏在一个小玻璃盒子里,虽然灯光偏暗,但它们看上去相当鲜艳,隔着玻璃也能看到它们泛着橘红色的光。细细看去,它们就像是用红橡皮泥捏出来的一粒粒小药丸,有的呈圆形,也有的呈椭圆形……

事实上,记者看到的只是“不老仙丹”的复制品,原件从来没有展出过。据南京市博物馆保管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1965年,“不老仙丹”被考古发掘入藏后,就再也没出过库房的大门,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没有对外展出过,甚至连博物馆的很多内部人士都没见过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展厅内对外展出的不过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好奇心,而后期加工的“克隆品”。“真的不老仙丹被放在地下库房中,放在一个锦盒当中,每天都有人专门照顾它们,看它们的温度湿度,观察它们入藏博物馆后有没有变化。”据了解,这些丹丸虽然已经有1600多年,但直到如今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颜色依旧艳丽,看上去就像刚从炼丹炉内拿出来的一样。不过也有的“不老仙丹”,由于在底下埋藏了千年,考古发掘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粉末,很难保存。

它们究竟有多宝贝,为何不能拿出来亮相呢?专家说,它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药类文物,为研究东晋时期丹药的化学成分与作用,提供了实物依据。“见过‘不老仙丹’原件的人屈指可数。”这位负责人说,虽然丹丸是用多种矿物质炼制成的,但经过1600多年,温湿度、光线稍有变化,对它们都会造成一定的杀伤力,保存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在库房内不要动它们;“原件不能展出,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太敏感了”。

那么,南京市博物馆一共收藏了多少颗不老仙丹?它们都有多大?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变色、变形?相关负责人笑笑说,从入藏至今,“不老仙丹”都没有发生大变化,至于它们的体重、身高等等,都是秘密,不能对外透露。

这种仙丹妙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上世纪60年代的化验显示,丹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其中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为何物。”王志高说,那时的技术并不发达,因此“不老仙丹”中的成分无法完全解码,如果今天再拿去检测,应该可以把不老仙丹中的成分100%都解读出来,只是现在无人提出这个请求。

为什么魏晋名士都那么痴迷这种小药丸呢?甚至死后都要把它们带进棺材?“东晋时期,大宅门里的男男女女们都很迷恋它,每天都少不了。王羲之整个大家族,高崧大家族,还有皇帝也吃,在吃‘不老仙丹’风靡一时的朝代,炼丹家也应运而生。这些炼丹家像现在的明星一样走红。”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介绍了炼丹的过程。由于丹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加热后它分解出汞,即水银;冷却后,水银和硫磺蒸汽又相化合,再生成硫化汞。

这些辛辛苦苦炼成的丹药真的能让魏晋名流们如愿以偿吗?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说,丹药其实是由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紫石英等五种矿物质炼制而成。丹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中的第一位,认为它可治百病、养精神、安魂魄,久服使人通神明,不衰老。但实际上,东晋人炼成的“不老仙丹”有很大的毒性,吃的时候要掌握药量,很容易因为丹药的毒性而丧命,热衷于炼丹术的道士服药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道士们便将服药中毒猝死讳言为尸解或白日升仙,这不过是欺人的谎言。

在中国历史上,信道士之言,服食长生不死之药而死的皇帝约有10人,东晋的哀帝是第一位。公元365年,晋哀帝像往常一样吃了“不老仙丹”,但身体很快燥热难当,哀帝拼命喝酒想泄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但无奈,日积月累毒性太大,哀帝最终撒手人寰。可怜的他,死前连个继承皇位的子嗣都没有。

魏晋风度原来是痛苦的药性折磨所致

“穷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后,一不小心,就会毒死。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吃“不老仙丹”是非常麻烦的事。

人吃了之后,身体先是发冷,接着发热,就像得了疟疾一般。“人吃进去后会面红,五脏六腑都会感觉在燃烧,必须大量饮酒来排掉身体内的毒。”王旭东说,这种“不老仙丹”的名字其实就是“五石散”,又叫“寒食散”,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但喝酒除外。服用五石散后必须喝好酒、醇酒,而且必须是热酒,这样才能散掉体内燥乱的热气。

五石散不仅对饮食要求极高,对衣着要求也很怪。吃药之后会浑身长疮,必须穿着宽袍大袖才舒服,如果穿紧身衣,就会和皮肤摩擦,就像刀一样在身上割来割去;除了宽大,衣服的新旧也很重要,新衣服发硬,一般不受欢迎。又因皮肤敏感,衣物不能浆洗,新衣服和洗过的衣服比较硬,穿起来极不舒服。为了减少脚被摩擦的面积,他们不穿鞋而选择穿木屐,所以,魏晋的人看起来个个都是宽袍大袖,表面高雅、飘逸得一塌糊涂,其实他们心里苦得一塌糊涂。

因为几乎不洗澡和换衣服,衣服和身体脏了,便成了虱子的乐园,于是,“扪虱而谈”就成了晋朝名士风度的一部分。“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糊糊涂涂的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王旭东说,在丹药的毒害下,魏晋人的脾气变得很坏,有时甚至性暴如火。“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因经常服用五石散,结果有一次一只苍蝇过来烦他,他竟气得拔剑追赶。在说话方式上,魏晋名士也以说胡话、疯话为荣。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表现得多么“有性格”,而是因为在药物和酒精的毒害下,他们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也管不住自己的舌头。

“不老仙丹”既是毒药为何能在东晋盛行

既然“不老仙丹”其实是取人性命的毒药,为何在魏晋时期,名门望族们还对它如此热衷,白白丢了性命呢?南京文史专家薛冰说,这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有关。魏晋200多年是一个黑暗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战祸屠杀,几无宁岁,再加上天灾和瘟疫,人民生活动荡不安。“东晋政府从中原被赶到了南京,这种迁徙之痛,让名门望族们顿时消极。”残酷的现实使名士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内心的苦闷和不平,他们不再谈论政治,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解脱。道家“消极避世,任情自然”的思想正好契合了名士的这种心态,于是他们便开始转求三玄之学,把对现实的关注移到那些玄远哲理上,以期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于虚无缥缈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麻醉。“这是魏晋名士在遭遇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下,在精神层面寻找慰藉和解脱的一种方式。”

“在魏晋时期,汉代主张的‘独尊儒术’正统思想被打破,儒家思想不再是主流,人们的思想文化趋向于多元化。而道家思想比较关注自我,主张无为而治,在名士们都消极悲观遁世之际,乘虚而入。”当时,道教中还分离出了一支神仙道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葛洪,他把长生成仙作为道士修炼的最终目标和自己的核心思想,把长生术突出为一切方术的核心,为神仙道教奠定了宗教神学体系,构造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此外,葛洪神仙观的核心内容中,还有一个“地仙”的概念,这就是修仙者可以先服用半剂金丹,成为“地仙”,在地上人间恣情享乐,直到想做“天仙”时,再将剩余的半剂金丹服下升仙。“地仙”的神仙世界是现实和超现实的奇妙重合,葛洪描述的这种“地仙”,不过是在世俗生活的延长线上补充了道士的宗教理想,是当时贵族名士安逸、放荡和嗜欲生活在神仙世界里的投影。

东晋时期,虽然还存在着多种道教派别,而经过葛洪的改造,理论化了的天师道——神仙道教是最重要且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当时的高门贵族之中,信奉道教的现象非常普遍,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琅琊颜氏、高平郗氏、长平殷氏、太原王氏等,其家族全体或部分家族成员都是信奉道教的。

人类究竟能不能造出长生不老药

●历史秘籍中的形形色色“长生不老药”有多少效果

●决定人类寿限的因素有哪些

●现代人该怎样以科学的名义追求长生

长生不老就是人类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

传说中的彭祖活了800岁;《圣经》中的亚当活了930岁,130岁时还生了儿子塞特,之后又活了800岁;他的塞特在807岁时还生儿育女,前后活了912岁……为了追求这个梦想,古代的人开始了不懈地努力,尝试着炼“长生不老”的丹、制“长生不老”的药,除了“五石散”,还有不少用中药材炼制的丹药,比如“老奴丸”“打老儿丸”……这些药可不是骗人的方士炼制的,它们甚至得到华佗等名医的认可。

彭祖不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些中药材炼制的“长生不老药”究竟能不能令人长寿,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家也在探寻另一种长生之路,他们会成功吗?这些似乎都是谜。

彭祖长寿并非虚构,但他真的活了八百岁吗

彭祖活到800岁,有一个非常玄乎的传说。

据神话传说,彭祖和陈抟老祖两人,都在天宫玉皇大帝身边主事。一个管着功德簿,一个管着诸神的生死簿。有一天,陈抟对彭祖说:“我劳累过度,想好好睡一觉。如有要紧事,你把我叫醒。”彭祖答:“好,你尽管放心睡觉去吧!”彭祖一见陈抟去睡觉,想趁此机会到凡间游玩一番。有一天,他代陈抟更换生死簿名单,发现他的名字也在上面。彭祖一想:不好,如果我到凡间被玉帝发现了,就会很快派人把我召回。他灵机一动,把生死簿上写有“彭祖”名字的那一页纸撕了下来,捻成纸绳订在本子上,从此,这个生死簿上,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他才放心地下凡去了。

彭祖流落人间,作了商朝士大夫。他先后娶了四十九个妻子,生了五十四个儿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轻力壮,行动洒脱。当他娶了第五十个妻子后,就辞了官,到处游山玩景,直到这位妻子由当年的黄花闺女变成老太婆时,才定居到宜君县一个小山村。这时彭祖已八百岁了。有天晚上,夫妻俩睡在床上拉话,妻子问他:“我是快死的人了,我死后你再娶妻不娶?”彭祖毫不介意地说:“当然还要娶,不然谁陪伴我!”妻子又问:“你为啥一直不会衰老呢?难道生死簿上没有你的名字吗?”彭祖哈哈大笑:“我永远不会死的!生死簿上有我的名字,他们就是找不着。”妻子接着问:“那你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彭祖一时得意说出了实情。妻子这才明白彭祖一直不死的奥秘。

这位妻子死后,向玉皇大帝诉说了此事。玉帝听后恍然大悟,派两个差神下凡去找彭祖。由于年代久远,派下来的差神根本不认得彭祖,找寻许久毫无音讯。这两位差神不敢轻易地回去交差,只好遍跑人间,四处打问。

一天,二位差神来到宜君县彭村,趁木匠吃饭之机,偷走解板大锯,到打麦场上使劲地锯一个碌碡,一下招来很多乡亲围着看稀奇。这时,彭祖也前来观看。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彭祖因自己年事高、经历广,趁机讥笑说:“我彭祖活了八百岁,没见过有人锯碌碡。”话音刚落,二位差神把锯一扔,当场就锁住了彭祖。这天夜里,彭祖就去世了,享年八百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彭祖这个人物并不是虚构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姓篯名铿,黄帝之后,为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第三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老人、中华养生文化创立者,也是中华厨界祖师爷、中华武术文化鼻祖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性学大师。不过,王旭东表示,按照现在的计算法,彭祖其实只活到130岁左右。“古时对年的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彭山一带,乡间流行一种‘小甲子’计年方式,即六十天为一年。按此换算为现今的计年标准,彭祖也就活了130多岁……但却已经差不多到了人类生存的极限。”

人的极限自然年龄究竟有多大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清朝时人均寿命33岁,民国时期只不过35岁,而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达75岁。那么,人的寿命究竟能有多长呢?王旭东称,根据科学研究结果,人类的正常寿命不应该少于100岁,大约在120~130岁左右。

“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时发现,其最高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约为10~14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约为25~35年;人也是哺乳动物,生长期为20~25年,自然寿命则应为100~175岁。还有一种研究称,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生长期的5~7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还有一种研究指出,动物的自然寿命为其细胞分裂次数和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约50次,每次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故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根据以上三种测算方法,人的自然寿命都应该达为120岁左右。”

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超过100岁的人并不多,这又是为什么?王旭东告诉记者,这跟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又促使了疾病的发生和衰老的早到,有的直接引起了死亡,故使人的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

长寿之乡的老人为何活得长

那么,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够活得更长呢?例如江苏的如皋、新疆的吐鲁番、广西的巴马都是长寿之乡,尤其是巴马,从2007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巴马百岁以上寿星74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16岁。每万人中有百岁老人达到3.1人,这一数据居世界5个长寿区域之首。那么是不是遗传的长寿呢?已经从事长寿科学研究25年的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表示:在形成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85%要靠后天的努力,“巴马的长寿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长寿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关。”

王旭东也提醒市民,促进生命活力有很多要素,如避免自由基伤害、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家族健康、降低精神压力及充足的睡眠等,“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比外国人合理,为‘金字塔’结构,底下是蔬菜水果,中间是肉,尖尖上是脂肪,这是比较合理的,另外环境也很重要,不然为什么古书中都说要到深山老林里去修炼呢……”

事实上,古人养生家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管子·形势》篇中就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体利而寿命长益。”

“老奴丸”真有让人返老还童的秘密吗

那么,彭祖如此长寿,是不是吃了什么“长生不老药”呢?对此王旭东没有明确透露,只是强调,古时的“长生不老药”还真有不少,比如老奴丸、打老儿丸、冰玉散等。

“五石散”已确认有毒,那么像老奴丸、打老儿丸、冰玉散等“长生不老药”是否也有毒呢,它们到底能不能让人长生不老?

传说,古时有一位女子,因为丈夫常年不在家,熬不住寂寞的她与家中的老奴私通了,但是老奴年老体衰,让该女子非常不满意,于是她就把“老奴丸”这个家传祖方给他吃,没想到老奴“返老还童”,还与该女子生了两个孩子。但后来事情败露后,她把老奴打死了,发现老奴骨髓饱满,骨质坚硬。

而在古老的医术中,仍有关于老奴丸成分的记载:紫梢花、灯草炭、蛇床子、车前子、苁蓉、菟丝子、马兰花、巴戟、淫羊藿、荜澄茄、大茴香、金樱子、破故纸、木香、母丁香、韭菜子、制川乌、远志、干姜、沉香、泽泻各5钱;核桃仁、柏子仁、桑螵蛸、枸杞子、山萸肉、茯苓各1两;蜘蛛15个;熟地4两。

老奴丸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王旭东给记者解释了老奴丸的功效,它不仅可以温助肾阳,而且还可以滋肾强精,兼能祛肝经风湿诸邪,疏通经脉,故有兴助阳事之功。因肾为人之先天之本,本方药功在补肾,故亦可起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作用,适宜于中老年人精亏阳衰、虚耗风湿、阳痿不举、腰脚疼痛者服用。

皇室为何看中华佗改良的“仙姑打老儿丸”

除了老奴丸,医术中同样记载了另一种神奇的丹药——打老儿丸。

相传很久以前,一年轻女子手持木棒,在路上追打一须发皆白的老头子。过路的人见了,无不愤然。论相貌,那女子无疑是老者的晚辈,即使是夫妻,年轻妻子在路上追打老年丈夫也令人难以容忍。于是,路人对那年轻女子群起而攻之。谁知那年轻女子的一席话,竟将过路的人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原来,被追打的老者,既不是“年轻女子”的丈夫,更不是她的长辈,而是她的儿子,所谓“年轻女子”,实际已百余岁。她因长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一种药丸,所以容颜不老,虽已百余岁,仍然身轻如燕,体态姣好。而她的儿子,屡屡不听她的劝告,拒服她配制的药丸,结果70多岁,变得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为此,她十分生气,常常追打儿子,逼迫他服用药丸。

听到这里,路人无不惊诧万分,将“年轻女子”奉为神仙,纷纷请求赐予药丸,“年轻女子”毫不吝啬,将家传秘方一一告于众人。众人用之果然均收到奇效。于是,有人将这种药丸称为“神仙训老丸”。此后,“神仙训老丸”名声大振。至汉代,名医华佗却嫌该药尚有缺陷,便在原来配方的基础上增减了几味药物,突出了该药壮阳滋阴的作用,并改名叫“仙姑打老儿丸”。

打老儿丸的成分另有不同,分别为石菖蒲、干山药、川牛膝(用黄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一宿,若无黄精,酒浸三日,漉出,细锉,焙干)、远志、巴戟天、续断、五味子、楮实子、杜仲、山萸肉、茯神、熟地、小茴香、肉苁蓉、枸杞子等。

“仙姑打老儿丸”经华佗调理,其名声和作用更是不同凡响。不久,它便进了宫廷,成为皇帝和皇亲国戚们的专用药品。既然进了宫廷,该药“打老儿丸”这一不雅的名称自然不能再用。于是,它在不同的年代便有了不同的名字,后来传到明代,太医院把“仙姑打老儿丸”改成“延年益寿丸”。明代末年(1641年)中原名医郭敬海将家传的“不老还童挂骨丹”合并改为“延年益寿补肾丸”。

王旭东告诉记者,打老儿丸作为延年益寿方药,一般中老年人皆可服用;它也可用于治疗心肾两虚所引起的腰膝疼痛、阳痿不举、精力衰减、记忆力减退、夜尿频多、眼目昏花、两脚麻冷等症。

这些药方可以益寿不能长生至今还用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冰玉散”也是大大有名,它是用生石膏30克、月石21克、冰片0.9克、僵蚕3克制成的。

传闻,神农时期有个叫赤松子的人,因为服用了这种“冰玉散”,可以入火而不化,随风雨上天入地,后来他成了掌管祈雨的神,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也得道成了仙。

对于这三种“长生不老药”的“长生”功能,王旭东给予了肯定,他告诉记者,这三个药方一直流传至今,临床上还在使用,“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些方子可以延寿但不会长生不老。”最后,王旭东还提醒阴虚或素有阳热者应当忌用。

现代科学家的长生不老术

既然人的极限年龄为120~130岁左右,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人类突破这个局限,从而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英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人可以活到1000岁:“衰老是病,它像心肌梗死和癌症一样是可治的。”

王旭东告诉记者,其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实:就是每一种细胞的寿命都有一定限度,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接近这个限度时,哪怕用最好的培养方法都拯救不了既定的命运。像人体的成纤维细胞,据试验,最多只能繁殖50代,到那时必然趋于死亡。其他像老鼠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分裂18代,龟的成纤维细胞分裂110代,如此等等。研究发现,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端粒。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片断,经常被比作鞋带两端防止磨损的塑料套。这些小颗粒中并不含有基因,但它们可保护染色体免受伤害。不同个体的端粒初始长度也不同,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它们则可随时间流逝而变短。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也缩短一点。就像磨损铁杆一样,如果磨损得只剩下一个残根时,细胞就接近衰老。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丢失约30-200bp(碱基对),鼠和人的一些细胞一般有大约10000bp。当端粒不能再缩短,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

这一发现似乎告诉人们在细胞内有一口衰老钟,这限定了细胞分裂的次数,也就限定了生物的寿命。因为高寿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而形成的,它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此类推地增殖,组成胎儿,再分裂而成青年。如果细胞不能再分裂了,那么个体就出现衰老现象。最近,又有研究发现,患有一种可加速衰老的遗传疾病的人具有异常短的端粒,进一步表明端粒在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端粒被一部分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准了衰老的真正起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长生不老”之路。因为只要有一种方法保持人类端粒完整不受损伤,人类就能永远活下去。对此,王旭东表示:“谁都无法肯定有没有可能。”不过,他告诉记者,最新的研究表明,癌细胞居然就有这种复原的能力,生生不息,“曾有科学家宣称,如果破解了癌细胞一边分解一边复制的原因,那么人们离1000岁就不远了。”可是,王旭东表示他对这种做法及观点持保留意见:“我认为,通过控制细胞的增长使人体衰老得慢一点是可以的……一定要有一个限度,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人要是真能活到1000年实在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