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 却堪称历史上最弱势的开国皇帝 为什么说司马睿是一位目光短浅、能力平庸的皇帝呢?
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哪个朝代,其开国皇帝无疑都是优秀且强势的,有着远胜于常人的本领及能力。司马睿开创东晋一片新天,可作为一个开国国君,和别的开国之君比,却做得实在窝囊。
身世难测
公元276年,司马睿生于洛阳,《晋书》记载:“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与许多帝王一样,司马睿出生时以及童年时代都是拥有“异象”的。《晋书·帝纪第六》记载道:“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年过十五的他继承了家里的王位,按照上面的叙述,人们很容易会觉得,这样的人要是在古装言情剧里,一定是男一号或是最强反派。
然而,风光的背后却是他倒霉一生的开始。太熙年间,贾后与张华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这时候的司马睿虽然对政治并不了解,但也早早地知道要委曲求全才能活下去。《晋书》载:“及惠皇之际,王室多故,帝每恭俭退让,以免于祸。”
司马睿委曲求全不仅是为自己利益着想,还因为自己身份尴尬。西晋年间有幅玄石图,其中一直流传着“牛继马后”,朝野坊间都认为司马睿血统不纯,是牛金的私生子。这一现象如同吕不韦与秦始皇之间的关系一样,由于身份尴尬,司马睿自然就在皇亲国戚面前抬不起头。
艰难创业
按照肥皂剧的套路,生于贵胄之家又身世为谜的人自然会发愤图强逆转颓势。司马睿就是这么一个套路,但是他手中没有剧本,更没有主角光环,只能跌跌撞撞地探索。太熙年间,朝政混乱,赵王司马伦起兵反贾后,扬言要清君侧。但是,待其清君侧后自己却想当君王。局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发展,从原来的一王起兵到八王之乱,朝廷愈发颓废。在八王之乱时,还是琅琊王的司马睿只想着保自家“一亩三分地”“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但这一切在一次战役中结束了。
荡阴之战中司马睿之父与司马颖对垒,酣战之后父亲死于阵中,原想与世无争的司马睿感到绝望和走投无路。就在这时,东海王司马越正在招兵买马,看上了年少的司马睿,司马睿也曾想过是否要投靠司马越。父亲之死是个导火索,他心一横投靠了司马越。
在司马越麾下任职时,司马睿尽心尽力,而且还有好友王导的帮助,此人日后会对司马睿起到很大的影响。
司马越由于器重司马睿,同时又想稳定大后方,于是便让司马睿去管理江东,司马睿内心狂喜,想着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名望。但问题接踵而至,由于自己在皇亲国戚里名分低且少有建树,在江东无人响应其号召。在他一筹莫展之时,王导站了出来。《晋书》载:“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邺。”这或许有后世的夸大,但也证明了王导与司马睿相辅相成。随着事业慢慢做大,在王导的帮助下,司马睿在江东的人气犹如现在的流量明星一般,府中的“百六掾”也将在日后大有作为。
天降帝位
晋愍帝在位时,司马睿被加封为左丞相,看似位高权重,实则毫无实权,因为愍帝深陷胡人营中,而司马睿远处江南。在司马越过世后,司马睿成为他唯一的继承人。《资治通鉴》载:“辛巳,宋哲到达建康,称说奉晋愍帝诏书,令丞相、琅邪王司马睿总摄国家所有事宜。”手下的支持、顶头上司的默许,令司马睿满心欢喜地接受了王位,但他多多少少也要演戏,于是便着素服,举哀三日。
公元318年,晋愍帝司马邺在平阳被刘粲所害。这一事件给了司马睿重大的契机,不久大臣段匹也派遣左长史荣邵,共同奉呈上表和盟约誓文前往建康进劝晋王即帝位。
白板天子
戍边的许多将领得知晋愍帝驾崩后都派出信使表示拥戴晋王,在古代,按照惯例大家都要先谦让,假装不愿意。于是乎司马睿安排大臣一起演了出大戏,《资治通鉴》曾记载:有大臣让殿中将军韩绩撤去摆好的皇帝宝座,结果纪瞻怒火中烧,大声喝斥韩绩:“皇帝之座与天上列星相应,敢搬动的斩首!”
最终,司马睿从众多皇族中脱颖而出,史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司马睿终于从野孩子变为九五至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司马睿一直记得王导的情谊,称他为“仲父”而且“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
然而,司马睿还是个悲惨帝王,根据《玉玺谱》记载:“元帝东渡,历数帝无玉玺,北人皆曰司马家是白板天子。”他手中没有传国玉玺,导致许多人仍不听从他,结果就是兄弟阋于墙。陈安起兵造反时,司马保本是与司马睿同阵营的,结果前脚汇报有人造反,后脚自己也投身造反的事业中去。
君弱臣威
西晋以皇威压群臣镇士族,东晋则是士族扶皇室,各有异心。东晋初年有个奇怪的现象,即皇家之语不如王家所言。这一切都拜琅琊王氏所赐。东晋草创之初,司马睿势单力薄,毫无名声。凭借着王导高超的技术,为司马睿铺路引流,吸引到一堆能臣武将。但成也王导,败也王导,因为王导的强大,导致了司马氏的衰落。东晋皇室是铁打的京城,流水的士族,皇帝在群臣眼里只是个代理人,他们看不上皇帝但不能直接毁掉皇帝。这一切颇似现代美国总统与财团之间的契约关系,相辅相成。
如果说王导还有忠心的话,那么他的族人王敦可就不这么忠诚老实了。早在东晋建立时,晋元帝司马睿就担心王敦有一天会造反,便想让他的同僚周访代替王敦当荆州刺史,替换驻地好控制王敦。可是王敦用计排挤周访,这让司马睿暗中下定决心招兵买马,防备王敦。
通常帝王要反推权臣,首先要清其党羽,扶持自己的人马。可是,司马睿忠心的手下只有祖逖、刘隗、刁协,剩余的都是王氏的党羽。刘隗、刁协担心朝廷被王氏控制便力主改革,替换王氏人员,结果惹怒了王氏一族。他们开始弹劾刘、刁两人。祖逖虽然效忠于朝廷,但司马睿一直醉心于江南美景,无心北伐,于是便排挤力主北伐的祖逖。在心灰意冷之下,祖逖只能一直戍边以报朝廷。公元321年,祖逖因内心悲愤而逝世,唯一可以压制王敦的人没了。于是次年,王敦于武昌起兵,扬言要清君侧。
晋元帝立刻陷入政治危机之中,《资治通鉴》记载:“五月,庚申,诏免中州良民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从中可知,司马睿手里的常备军数量不足,双方实力的天秤是倾向王敦的。王敦兵强马壮,更由于参加过平叛和戍边,兵源素质远超司马军。攻入京城以后,他一直盘算着把晋元帝和太子废掉,并把刁协杀死,刘隗见势不妙便投奔了后赵。司马睿独自行走在东宫,看着高耸的宫墙,只叹息当年何故为帝王。失去手下的他已然成为孤家寡人。
和许多被俘的皇帝一样,司马睿像他的前辈晋愍帝那样讨好强者,先是光脚请求王导不要离开,然后又像小媳妇一样坐在旁座,以极度献媚的方式请王敦登基。王敦对司马睿的羞辱则是不理不睬,直到离开京城后,王敦都没有再见过司马睿。本是九五之尊、心高气傲的司马睿怎受得了如此的冷暴力,公元323年,司马睿崩于内殿,在凄惨孤独中离开身下的龙椅。
《晋书》评价道:“中宗失驭强臣,自亡齐斧,两京胡羯,风埃相望。虽复六月之驾无闻,而鸿雁之歌方远,享国无几,哀哉!”后世张居正以晋元帝教育明神宗:“于此便见元帝立国规模本来狭小,原无远略,所以终其身仅能偏安一隅。”告诫皇帝不可毫无进取之心。晋元帝司马睿,生得尴尬、死得凄凉,论功绩只是一个庸君,但也让世人看见东晋诡异局势,只叹庸人席龙位。
为何说司马睿是一位目光短浅、能力平庸的皇帝呢?
先说说司马睿目光短浅
照常理登上大位的司马睿,本该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拯救处于胡人铁蹄蹂躏下的晋朝子民,但我们的皇帝却选择偏安一隅,一直无所作为。晋元帝不仅自己不愿北伐收复中原,还阻挠祖逖的北伐行动。当时自募士兵、自造兵器、自行北伐的英雄祖逖,凭着自己的能征善战,从胡人手中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失地,并使当时强大的羯胡雄主石勒都对其敬畏三分,不敢南侵。然而祖逖北伐取得的成功,自身实力的壮大,却引起了对北伐袖手旁观的司马睿的不安和忌惮。
为此司马睿派了戴渊去镇守合肥,统领祖逖,用来牵制防范祖逖。戴渊这个人没啥本事,对祖逖北伐无实质帮助,只是派来监视祖逖的,这让祖逖很生气,自己志在报国,辛苦北伐,恢复河山、拯救百姓,却换来这么个结果。加上祖逖看到此时东晋内部明争暗斗、矛盾激烈、变乱将起,担心北伐得不到支持,前景难料,对北伐前景悲观,便忧愤成疾,不久郁郁而终。可怜了这样一位英勇无敌爱国爱民的英雄,竟壮志未酬身先死。这都得怪司马睿这位庸主鼠目寸光,不思进取,没有开拓进取的勇气。
再说说司马睿的能力平庸。
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帮助下,才在江左站稳脚跟,并登上大位。可以说没有王家,就没有司马睿的半壁江山,因此司马睿很感激王氏家族,重用王家人,朝廷大部分官员都是王家人。但这又让司马睿感到自己的权力被架空,于是又重用非王氏家族的人,来平衡王家在朝廷的势力,压制王家。这也是一个昏招,引来王氏家族的反弹。322年拥有重兵的王敦直接起兵武昌,不久攻下建康,司马睿对此竟毫无办法,自己的皇位差点被废掉,朝政大权也被王敦控制。一年后,司马睿在郁郁寡欢中病逝。
司马睿在面对朝廷中王氏家族势力独大的局面时,处理手段低级,缺少帝王智慧,偷鸡不成反丟把米,可悲可叹。可见司马睿这位帝王的能力之平庸。
相关文章
- 东晋和西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洛阳东汉西晋的皇帝
- 东晋和西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洛阳东汉西晋的皇帝
- 东晋时期的哪位宰相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三晋伐齐之战
- 晋国分裂
- 谯周是三国时期的知名大师 却在关键时刻变成了卖国贼 劝后主刘禅投降 留下了千古骂名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到底是什么心?司马昭到底有多狂妄?司马昭为什么选用晋作为国号?
- 一代雄主晋献公 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 堪称灭国专业户 晋献公是如何灭了五十五国?
- 秦穆公俘虏晋惠公后为什么没有杀掉晋惠公?如果不杀晋惠公,该怎么处置他呢?
- 冯子材年近七十 抬棺出征 取得镇南关大捷 一战将法军打得落花流水 同是抬棺出征, 冯子材和左宗棠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