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袁崇焕为什么一定要斩杀毛文龙?毛文龙的死对明朝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借阅兵为名,渡海来到皮岛,毛文龙前往迎接。毛文龙见了袁崇焕,语多傲慢。袁崇焕便以邀毛文龙观看将士骑马射箭为名,将毛擒获,数他十二大罪,取出尚方宝剑,将其斩首。袁崇焕为什么诛杀毛文龙?杀毛文龙带来哪些后果?

明朝崇祯初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清除了魏忠贤等一众党羽,重新起用了袁崇焕。袁崇焕也向崇祯承若,5年平复辽东。当时崇祯很高兴,还赐给了他尚方宝剑,允许他便宜行事。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明朝的英雄,抗清名将,只是没有遇到明君而已;也有人说袁崇焕目光短浅、没有政治头脑,空有能力没有头脑的人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没错,但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却让他为世人诟病不已,也成了他人生的污点事迹。

那么袁崇焕为什么一定要杀毛文龙呢?

当年袁崇焕镇守辽东一带,毛文龙驻守皮岛,并且毛文龙以皮岛为基地还开创了东江军事重镇。二人分别居于后金的一前一后,使金军不敢轻举妄动。毛文龙这个人虽然颇有战功,军事能力也很强,但为人傲慢,目中无人。俗话说,“山高皇帝远”,毛文龙在东江镇多年经营,将之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谁都不能插手,在岛上也是搞走私,克扣士兵粮饷,随意杀人等,他本身是有很多问题。

毛文龙这种类似地痞流氓的作风,在当时的明朝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袁崇焕也早就听说过毛文龙的为人。但袁崇焕生性直率,刚正不阿,他绝对不会允许在自己管辖之下,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最终,在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到皮岛与毛文龙会面,双方协商一些事宜后,并没有谈拢,袁崇焕就手持尚方宝剑,将毛文龙给斩了。

崇焕究竟为什么杀毛文龙?在明末著多让后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迷案中,这也是一个让无数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问题。而在袁崇焕的罪状当中,如“市米资敌”、“潜携喇嘛”、“坚请入城”都有着让人或者一目了然,或者可以理解的目的,唯独这个“谋款斩帅”是最让人看不懂,也让无数网友们喷了N多口水。有说为了牢固控制东江的,有说为了与后金议和向后金示好的,不一而足。

按理说,杀同样受赐尚方的一镇总兵、左都督,这不是一个很容易下决心的事,这件事的后果与卖给敌人的盟友粮食,或者在军队中带个喇嘛,那个严重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管毛文龙如何桀骜不驯,如何糜费钱粮,以官场的生态学来看,只要他毛文龙没有公然投敌,还站在明朝一边,作为辽东督师的袁崇焕就实在没有杀他的必要。而且所谓为了实际控制东江镇以图反攻实在是一个让所有了解内情的历史爱好者一同蛋疼的幌子。

对明末历史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你袁崇焕直接控制的关宁军本身就是一堆烂帐,根本没有与后金大部队野战的能力,军官克饷、士兵冒籍、上上下下贪污成风,除了满、赵、祖等少数几个人的部队还稍有战斗力之外,整个关宁军根本就是一团扶不上墙的烂泥。你袁崇焕连自己直接控制的部队还没整顿好呢,八八地跑到千里之外去整顿人家毛文龙的部队?只要是脑子正常,谁都不会相信。挂羊头卖狗肉,向来是官僚们的拿手好戏,那么,此番袁崇焕迫不及待地要杀毛文龙,冠冕堂皇的羊头之下,又卖的是哪种狗肉呢?

但我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理由是“真没有”,因为以上理由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顶多可以作为处分毛文龙的理由,以此诛杀毛文龙就说不过去了。这些理由如果与毛文龙不能杀的理由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一、毛文龙在敌后方开辟了第二战场,起到了牵制作用。单凭这一点,毛文龙就不能杀。

二、毛文龙有天启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任何人不得任意诛杀。天启曾经在辽东发放过三个尚方宝剑:一个给了王之臣,一个给了满桂,一个给了毛文龙。崇祯继位后,收回了王之臣和满桂的尚方宝剑,但是没有收回毛文龙的。袁崇焕将天启的尚方宝剑视若咸鱼干,采取诱骗和突然袭击的方式诛杀了毛文龙,他完全没有资格这样做。

三、袁崇焕杀毛文龙是“矫诏”,这是杀头之罪。袁崇焕之所以敢理直气壮地到毛文龙的地盘杀他,因为他假冒圣旨,拿皇帝作挡箭牌,扬言“皇上赐尚方正为此也”,毛文龙的部下因此才不敢表示异议。

可以看出,诛杀毛文龙的阻力实在太大了,不仅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是冒了杀头之罪,如果是为了统一事权,因为看不惯毛文龙跋扈,不可能去冒这么大风险,因此这些理由基本可以排除。肯定一件事情要比否定一堆事情难得多,因此说不行的人总是说怎样行的人多。否定一件事情也不能肯定另一件事情,要想回答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的问题,我们还得另找原因。

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向去探索事情的真相:一个是与朝廷的党争有关,一个是与后金有关。种种迹象表明,毛文龙虽然孤悬海外,但是无孔不入的党争并没有放过他。毛文龙是王化贞的人,王化贞后来被目为“阉党”,因此毛文龙与东林党的关系很不和谐。

崇祯继位后,东林党人布列朝堂,对魏忠贤集团实行“除恶务尽”的政策,毛文龙因远在天边,是唯一的漏网之鱼。但是近在眼前的朝臣不时在崇祯面前做他的文章,毛文龙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多次上疏自辩,抱怨道:“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从,岂敢哓哓取憎?实在是文臣误臣,而非臣误国!”他预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怒斥道:“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可见毛文龙与东林党朝臣的矛盾己经十分尖锐。

迫于形势,毛文龙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他通过叛逃到皮岛的王子登搭线,同后金密谋和谈,以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对魏忠贤集团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崇祯皇帝对毛文龙却网开一面,继续奉行优容政策。他就群臣批评毛文龙虚冒军饷一事批示道:“辽东人民到海岛避难,拿起锄头就是民,穿上盗甲就是兵,与内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毛文龙只管好好干,干出成绩,谁还能拿冒饷说事!”

毛文龙看到崇祯仍然支持他,就毁约绑后金使者阔科上京,以表忠心,使得两者的交通中断数月。袁崇焕上台后对毛文龙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毛文龙再次骑到了墙头。崇祯元年九月到崇祯二年四月,毛文龙加强了与后金的交往,先后通书五封,后金回书至少三封。可见毛文龙对袁崇焕上台的反应是非常大的。

袁崇焕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咨询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方略。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而且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袁崇焕解释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可以说他早己下定决心杀毛文龙。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的问题。后来他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通过这段史料我们可以判断,袁崇焕去辽东前曾和有东林色彩的大臣商量过毛文龙的问题,并己经定下了“入其军,斩其帅”的即定目标。因此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处理有可能是朝堂上围剿“阉党”的延续。通往真相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后金。袁崇焕两次与后金接触的受害者都是毛文龙。第一次接触造成了后金出兵攻打朝鲜和毛文龙,毛文龙损失极大,袁崇焕下台也与此有关。第二次接触时,毛文龙己经呆在海岛上,后金鞭长莫及,而袁崇焕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后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次体现了后金的战略利益,第二次则实现了这个目标,很难说这两者没有联系。毛文龙被杀几个月后,金兵从喜峰口长城入关,威胁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己巳之变,人们将此事与毛文龙被杀联系起来,认为毛文龙被杀与后金发动的事变有关,从而形成了对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事件的官方看法——“斩帅践约”。

这种观点认为,袁崇焕许下了“五年平辽”的海口,却又实现不了,为了避祸,袁崇焕与后金秘密和谈,企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朝廷不同意和谈,袁崇焕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胁和”。袁崇焕与后金商定,由后金出兵包围北京,迫使明朝签订城下之盟,从而达成议和,这样袁崇焕就不用再背负“五年平辽”的重担,后金也不用再担心明朝发大兵来攻打。

这种想法符合后金和袁崇焕双方的利益,但是后金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长途奔袭北京的话,后方容易被明军抄袭。因此,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正是为了取信于后金,同时在军事上消除后金的后顾之忧。

毛文龙的死其实没什么好翻案的,因为他本身的确犯了很多罪,但毛文龙的死却对当时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毛文龙的死,使后金军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肆意南下

毛文龙生前在皮岛,可以与宁远一起,对后金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例如在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当时率大军进攻宁远,只过了五天就不得不撤兵,撤兵的直接原因就是毛文龙从皮岛出兵,威胁到了后金的大本营辽阳。但自从毛文龙死后,皮岛群龙无首,这里的明军也就变成了一盘散沙,毫无威胁可言。

其次,毛文龙的死,也间接导致了袁崇焕被诬陷入狱而死

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前,并未向崇祯皇帝禀报,而是自己先斩后奏,用尚方宝剑直接斩了毛文龙。后来皇太极领十余万清兵绕道蒙古,避开了袁崇焕在宁远和锦州的防线,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皇太极之所以敢领兵数十万攻打北京,就是少了毛文龙在皮岛后方的威胁。崇祯皇帝生性多疑,以为袁崇焕和敌人私通,导致清军攻打到了北京,于是就将毛文龙打入地牢,而崇祯在定罪袁崇焕时,其中有一条就是未经皇帝同意,擅自斩杀毛文龙。

最后,明朝许多武将因毛文龙的死,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从此对朝廷失去信心

毛文龙死后,他原来的亲信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就先后投降了后金。之后崇祯又猜疑袁崇焕,又把袁崇焕给杀了,这让驻守在宁远地区的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大为失望,这些人后来都因种种原因投降了后金。袁崇焕杀毛文龙,本身是没有错,但他选择的时机不对,在明朝内忧外患之时,除掉了这个牵制后金的重要人物,就像引发了“蝴蝶效应”一般,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