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更不懂兵法 为什么能屡战屡胜 成为明军正副统帅?为什么说徐达和常遇春一个是帅才 一个只能是将才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离不开手下人的帮助,而在明初建立大功的将军中,徐达常遇春是其中最杰出人物。然而徐达常遇春没读过兵书,又生在底层,为何能成为明军正副统帅?为什么说徐达和常遇春,一个是帅才,一个只能是将才呢?

朱元璋能够在元朝末年诸多的农民起义之中异军突起,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更能够攻灭元朝,夺取元大都,可以说作为元帅,徐达、常遇春功不可没。与朱元璋出身贫寒一样,徐达、常遇春家境也是赤贫,乃是正经的草根出身。徐达与朱元璋乃是发小,世代躬耕;而常遇春也是如此,更是为了习武不得不吃尽苦头。可是为何就是这样二位出身低微,更没有文化,“不懂”兵法的将军,却能够在元朝末年的征战中屡战屡胜呢?

第一 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的信任

想要成就功业,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任何时代只有将领被充分赋权,获得主上的信任,才能够有一番大作为,否则大抵只能若祖逖、岳飞一样,各种被牵制,功亏一篑。于是当1353年,朱元璋、汤和回到家乡招募兵丁之时,徐达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跟随朱元璋投入行伍生涯;而常遇春则虽然在遇到朱元璋之前,直接投靠了土匪刘聚,但在眼见朱元璋攻打和州之时秋毫无犯,则选择投靠了朱元璋。

而后跟有了1355年当面对与郭子兴有矛盾的孙德崖将朱元璋掳作人质之时,徐达的挺身而出;更有了当面敌人时束手无策的采石矶之战,常遇春单船出列,一人搅乱敌阵,鄱阳湖之战搭弓射箭,射张定边;救主于危难。而也正是这诸多行动让他们获得了领袖朱元璋的信任,让他们累进官职,能够在统兵攻伐之上更是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

二 、徐达、常遇春的个人实力

虽然出身草根,但是徐达、常遇春二人都是武艺高强,又兼之在历次战役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在冷兵器时代,这也俨然成为了夺目的星耀,由此更是累积声望,让二人在军旅之中,人心皆附,唯二人马首是瞻。更加之二人天赋卓绝,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虽然不懂兵法,但是正如毛爷爷所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然后击败敌人”。也便有了太平之战、集庆之战,攻伐芜湖的屡战屡胜,鄱阳湖之战、元上都之战的胜利。

三 对手

事实上,在明朝末年名将辈出。陈友谅手下张定边,张士诚胞弟张士信等都是一代名将。与他们二人一样,这些人也都是底层出身,并不熟悉兵法韬略,而且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这种兵法韬略,没有什么是比实战更能够锻炼人的了,战争更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它存在各种各样的变量,最为人熟知也是不耻的便是赵括之流,即便能够将父亲赵奢说的哑口无言,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还不是一样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殆尽。

而当徐达、常遇春在南方与陈友谅等人鏖战数载,水战、陆战;攻坚战,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战场法则早已是成竹在胸,面对“奇男子”王保保之时,也让他们能够游刃有余,在战争中没有比铁与血的生存法则能够让最终活下来的人更加冷静。在攻伐陕西之时,当元顺帝以大军意欲再次进犯北京,常遇春以大军不及月便以驰驱千里,更是连克元上都,更是将随都开平大破,掳掠之后,却随即班师,不在做追击。这不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吗?这不就是来自阅历、生活的兵法吗?

为什么说徐达和常遇春,一个是帅才,一个只能是将才呢?

一,徐达善于学习。

徐达从小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连年征战中,他虚心学习,向人求教,逐渐熟悉了兵书,加上战争熔炉的实践,为以后展示军事才华奠定了基础。每逢带兵出征,徐达常“延礼儒士,说古兵法”。归朝又常“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论终日”,因此熟知古代兵法,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发展变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不仅作战勇敢,“尤长于谋略”。

二,徐达善于采纳合理建议。

每当临敌作战时,徐达总是与部将一起分析形势,制订作战方案,其计谋往往高人一筹,令部将信服。如洪武元年攻占大都后,朱元璋令孙兴祖留守,徐达与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顺帝派王保保自太原出雁门关,入居庸关攻北平。徐达闻讯,对诸将说:“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

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王保保急忙回师救援。徐达采纳夜袭建议,一举败敌。虚怀若谷,汇纳百川,徐达在几十年的戎马征战中,展现了长于谋略、料敌如神、指挥若定、所向必胜的军事才能。应该说,徐常都是才智过人,但徐达是实践经验加理论素养,高出一截。

三,徐达的大局观。

常遇春往往过于冒险、激进、缺乏战略眼光,爱逞匹夫之勇,可谓无赖将军。如北伐中的洛水之战,常遇春撇开大军,一人冲入敌阵,打乱敌阵。这样的人,不会爱惜身体,后来终致“卸甲风”而早逝。而徐达则言简虑精,看问题往往高人一筹,特别能领会朱元璋强敌环伺下稳扎稳打的战略意图。徐达稳步推进,以控制局面。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诸将敬若神明。

四,徐达治军严明。

徐达带兵以来,“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始终号令明肃,所到之处,百姓无扰。每攻取一个新的城镇,徐达都重申军令,严禁烧杀抢掠。凡违反军令的,立即以军法处治,早期还用蒸饭的甑蒸杀。克平江,约束常遇春,犯三戒者杀,“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徐达率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后,马上派兵守卫皇宫大门,让宦官看护宫女、妃嫔、公主,申明军纪,严禁入宫侵扰。驰骋沙场几十年,徐达攻克都城两座、省会三座,州县城镇数以百计。一路所经,百姓不受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