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高中状元,随即被皇帝除名,只因考卷中有这么几个字

文人自古好像就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给人一种自视清高的感觉。许多人称之为气节,不过在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顾不得什么气节不气节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短歌行》,作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表达了曹操对建功立业的追求,然而人生苦短,时不待人,事未竟,人已老,他能不借酒消愁吗?

七百多年后,又有一篇大明鼎鼎的《人生几何赋》诞生,作者徐寅(或作徐夤),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文人。因为这篇赋,徐寅高中状元;同样因为这篇赋,徐寅得罪了后梁太祖朱温,被削去名籍,不得不卷铺盖返回老家莆田。这是莆田科举史上的大事件,也是徐寅这位大才子传奇一生的至高点和转折点。

徐寅生于唐宣宗大中年间,自幼聪明好学,文学功底很深。大概是上天有意捉弄,才华横溢的徐寅屡试不第,四十多岁仍榜上无名。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四十六岁的徐寅再次参加科考,一篇《止戈为武赋》一炮打响,得到了甲寅科主考官的赏识。其文中的“下破山而加点”“上拟戍以无人”,把一个“武”字勾勒得活灵活现,因此,徐寅中了进士,在秘书省负责校正古籍讹误。

这,显然不是徐寅想要的工作。隐忍了数年后,徐寅没有得到任何升迁,索性离开了唐廷。朱温灭唐,中原得到了暂时的安定,科举取士成为后梁朱温政权笼络民心、招纳人才的捷径。当时,战乱刚刚平息,人员稀少,参加科考的士人更少。为此,朱温连下《求贤诏》,甚至把三年一度的科考改为一年一度。在如此优厚的条件下,不少南方的士子也一批批地来到被奉为正统的后梁。

开平四年(910年),徐寅参加后梁的庚午科科考,凭借一篇《人生几何赋》一举夺魁,“进士第一”,高中状元。张榜后,朱温接见了徐寅,徐寅从容若定,对答如流,很合朱温的心意。随后,朱温让人取来徐寅的考卷,逐字逐句地欣赏这篇辞藻宏伟、对偶公正、引经据典的《人生几何赋》。在赋中,徐寅开篇写道“叶落辞柯,人生几何?”表达了出了一种人生无可奈何的消沉气息。

历经唐末大乱,多少将士死于沙场,多少百姓遭受涂炭?这是对当时背景的真实写照。当朱温看到“任是秦皇汉武,不死何归?”这几个字后,顿时没了笑容,脸色变得很难看。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这种千古明君都难免一死的悲凉,让朱温心里很不舒服,认为此句不妥,要求徐寅修改一下。徐寅认为,这一句才是整篇赋的精华所在,故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直言,“臣宁无官,赋不可改!”

这是公然跟皇帝叫板!众目睽睽之下,朱温强忍怒火,没有动刀,只是废黜徐寅的状元头衔,一边凉快去吧。朱温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粗人,连皇帝他都敢杀,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为了保命,徐寅写了一篇《过大梁赋》,结结实实地把朱温赞了一下,把朱温比作名将韩信,同时也把朱温地死对头一只眼睛的晋王李克用挖苦了一番,“千金汉将,感精魂一魄交;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落”。

这下过关了。徐寅随即东归,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后来,徐寅投靠闽王王审知,王审知任命他为掌书记,相当于机要秘书。这也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职位,徐寅强忍着干了几年,给王审知出了不少力。后唐灭掉后梁后,王审知派使者前去祝贺庄宗李存勖,李存勖训斥使者,徐寅当年侮辱我先人,你们闽国竟敢收容,岂有此理?言外之意,让王审知杀掉徐寅,以报其不共戴天之仇。

闽国毕竟是小国,外交上矮人一大截。使者回来一说,王审知害怕了,虽然没杀徐寅,但从此疏远徐寅。徐寅也表现得很有骨气,“拂衣去”。此后,徐寅与一干好友以游赏、酣酒为乐,了此一生。数年后,徐寅病逝,终年七十余岁。徐寅死后,其好友王延彬作诗《哭徐寅》:“延寿溪头叹逝波,古今人事半销磨。昔除正字今何在,所谓人生能几何?”人生几何?谁又能说清楚?

“白发随梳少,青山入梦多”,这大概就是徐寅对人生的领悟。徐寅作为名噪一时的著名文人,新旧《唐书》《五代史》均未为其立传,但《全唐书》《全唐文》收录了其数百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徐寅的状元虽昙花一现,但他的孙子徐铎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科殿试时“复魁天下”,成就了“龙虎榜上孙嗣祖”的佳话,人称“一门两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