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没有提到的3尊日本历史雕像
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在《菊与刀》这本书中有着非常透彻的剖析,但是由于作者是美国人,没有去过日本,因此书中还是有许多日本特色没有写到,下面要说的三座雕像就是。
自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于70年前(1946年)写下《菊与刀》这部扛鼎之作后,似乎已经无法超越,再写日本都是多余。她在2年之内就把日本研究得如此透彻,写得入木三分,相当厉害!不过,在日本有3尊历史雕像,很能反映日本人的民族心理,但由于她没到过日本等原因,在《菊与刀》这部名著里几乎没提。
前奏够了吧,ok,开始主题。
第一尊是新亚的泥塑“血色观音”。你要去“百度”?算了吧,网上基本找不到,还是安心看兄弟我独家爆料吧。193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日军猛攻中国首都南京,首先从中华门破城而入。日寇尽管得逞,但也在中华门外遗尸累累。攻城总指挥松井石根下令,在战死日军最多的地方挖土取样,运回日本,做成一尊面朝西面(中国)的佛像。由于这些土被日寇的血浸透过,烧制出来的观音全身透红,故称“血色观音”。今天,我们的人踏足这里的时候,不断遭遇日本人怀疑和警惕的目光。“血色观音”在日本人眼里是“无名英雄纪念碑”,在日本人心里又是见不得人的秘密。这尊像心里住着军国主义,眼睛一直盯着中国,盯得我们毛骨悚然,夜不能寐。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原爆之子”雕像
第二尊是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原爆之子”。”原爆之子“是个小女孩,她站在一个长圆纪念碑顶端,双手托着一只大纸鹤。来访者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原子弹爆炸中,一个12岁的女孩受了核辐射,后来病源发作,她相信根据以往的传说,只要扎满1000只纸鹤就能康复,但没能坚持扎完就去了。很多外国访客频繁光顾这个公园,这个挠动人心的故事就烙印在他们脑子里,传到全世界。日本是施害者,却通过成功“营销”这个故事,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有一个类似的雕像:一位女士左手怀抱孩子,右手托着一只和平鸽,很远就能看到。可惜,雕像背后没有动人的故事,能够让人一看到就想起来。南京的纪念馆仅在国内知名,广岛的纪念馆则世界闻名,为什么?两个雕像的细节是不是说明了点什么呢?
第三尊是横须贺市海边的佩里雕像。佩里是谁?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1853年,他率领一支舰队开到日本江户湾浦贺。这里离东京很近,日本人吓尿了,连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就签下日本版“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打就降,已经够丢人了,日本人接着竟做出第二件“丢人”的事——为佩里竖碑立像,伊藤博文还亲笔题写碑名。那时候,中国人看不懂,现在,有不少人撰文大赞日本,说日本愿意向强者学习,不像中国,打不赢对方还看不起人家。你也许会说,这故事有什么新鲜的,早就知道。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日本强大之后,就迫不及待把佩里雕像放倒拆掉了。日本为什么向强者屈服,为什么向强者学习?为的就是有一天打败强者,取代强者。而今,日本抱美国大腿、修宪、国家正常化,这些表现怎么那么眼熟?
日本人在藏什么掖什么,显什么露什么,很清楚了吧。此外,兄弟我还想提醒大伙儿3句话:
日本战败了,但不要忘了日本战后的崛起是多么迅速;
日本戴上和平宪法的“紧箍咒”了,但不要忘了日本摘下来的心情是多么急迫;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二战韩国遇害者纪念碑前下跪了,但不要忘了日本的道歉是多么有限(当年向波兰遇难者纪念碑下跪的勃兰特乃德国在职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