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去世后竟干起了选拔阴曹官员、平反冤案的差事!
关云长戎马一生留下许多传奇故事,而我国民间从上到下素有拜关公的文化,可见关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武将,而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图腾的高度了。
关公去世后慢慢的被民间供奉,由一名普通的武将上升为武圣人,再上升为神!各种小说里都少不了关帝的身影,我们现在从他去世开始说起。
《关羽传》裴注引《吴历》记载:“孙权夺了荆州,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处,曹操以诸侯礼将其安葬。”而蜀汉方面给予关羽的谥号为“壮缪侯”。谥号是结合《谥法》对一个人的一生做出的一到二个字的总结。“壮缪”的意思大致是说关羽在领军方面有能力,但没有发挥出来(武而不遂曰壮),有些名不符实(名与实爽曰缪)。即使我们不知道《谥法》,但从这两个字也能看出相应的意思:“壮”是指强壮、猛壮的意思,曹操的重要谋臣郭嘉、程昱、刘晔称他是“万人敌”、“勇冠三军”,周瑜也称他为“熊虎之将”;而“缪”是犯了大错误的意思,最后关羽丢失荆州,给蜀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壮缪”的谥号还是比较客观的。
关羽成就“武圣”之名主要是在宋代以后,尤其是对于偏安一隅的政权,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必定要尊刘备的蜀汉为正统,而重义、喜读《春秋》的关羽自然就成了标榜忠君爱国的代表人物,于是乎关羽名号的字数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响。宋徽宗赵佶一个人就先后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明朝神宗时期,关羽又成了人神鬼都管的“三界伏魔大帝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神宗将关羽庙升级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到了清朝封的名号又多了,变成“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足有二十四个字。一些文学作品也都会提到关羽或者能看到关羽的影子,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刻画了关羽的后代、同样使青龙偃月刀的大刀关胜,关胜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排名第五,仅次于首领宋江、卢俊义和军师吴用、公孙胜;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开篇第一则故事《考城隍》就提到了已经成为关帝、参与选拔阴间官员的关羽,在另一则故事《冤狱》中,更让关羽的护卫周仓附体下凡呵斥狗官昭雪冤案,这些都反映出封建时期上到君王下至民间对关羽的敬仰与膜拜,已经将其视为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
客观的说,关羽戎马一生败绩多于胜绩,唯一的大胜水淹七军也是依靠天公作美,无法与同时期的曹营大将张辽、徐晃等比肩,其本人又过于刚愎自用、人际紧张,最后因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可是关羽作为蜀汉的头号将领,于千军万马之中刺死颜良的勇猛无敌、刮骨疗毒时的谈笑自若、被俘后不事二主的义薄云天,也的确值得后人赞扬称颂、上下共仰,“武圣”之名也是实至名归的,这就好比岳飞庙中的秦桧跪像一样,当一个人选择了何种人生道路的同时也就注定了他最终的那种人生归宿。可以说,今天遍布在民间的一座座关帝庙、一尊尊关公像,正是一种普天之下千万民众的精神楷模,正是一缕感天动地可昭日月的忠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