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立宪是一场阴谋吗?
西方制度的改革和迅速的进步,大大刺激了清政府,大清也曾经进行过一次君主立宪行动,只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
190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翌年12月5日,立宪派推动君主立宪。图为慈禧太后。
1907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得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的响应。张謇、汤寿潜等人随即于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汤化龙、谭延恺、丘逢甲等紧随其后,分别建起湖北宪政筹备会、湖南宪政公会、广东自治会等团体,梁启超等人也在日本东京建立政闻社。图为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8年8月,各团体以清政府并无实际行动,乃派代表联名上书,请求速开国会、颁布宪法。不料,遭到清政府打击。图为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9年(宣统元年)各省奉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翌年,经张謇发起,十六省谘议局代表齐集北京,仍以速开国会为要求,接连发动三次大请愿。未被接受。图为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5年广西桂林的一个官方集会。这是主席台。最瞩目的是横额上的“立宪万岁”四个大字。这张照片说明“立宪”已是官方公开的话题并开始深入人心。
这是与上页同一集会的会场。左边是省府大小官员,中、右是洋学堂的学生。满清官员服与学生西式制服正好象征了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
外国占领区中国同胞庆祝立宪。相比之下,这些租界的民众更加希望祖国强大。
新内阁名单的发布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人的反感,以为这个名单确实不是一个理想名单,特别不合宪政原则,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立宪运动失败,一部分立宪派转与清廷对立,至武昌起义爆发时,投向革命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