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被凌迟,是被冤杀还是罪有应得?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是大明防守后金军队的最后屏障,但是崇祯皇帝却将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凌迟处死,这无疑是自毁长城。

袁崇焕1619年中进士,被授予福建邵武县知县,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袁崇焕却不愿意做一个腐儒,他对于军事的兴趣,似乎远远超过了按部就班升官的愿望,就在他做官的那一年,大明军队与后金军队在萨尔浒发生了一场重大战役,明军惨败,一贯自大的大明王朝终于感受到了东北女真的巨大压力。

到了天启元年,东北的战事更是恶化,这一年袁崇焕开始在兵部任职,不久沈阳、辽阳相继失守,朝廷的官员主张退守山海关,相比那些空谈的文臣,袁崇焕主动站出来,愿意前往辽东前线,担任守关之责。袁崇焕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始了,经过一次次的考验,他的军事才能开始被朝廷和上司认同,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倚重,袁崇焕主张防守宁远城,坚决不能放弃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京师没有受到后金的直接威胁。

孤城宁远抗强敌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决定派兵守宁远,命令袁崇焕、满桂同往镇守,袁崇焕到了宁远以后,第一件事便是筑城,并定下了城墙的规制:高三丈二尺,宽三丈,他命令祖大寿、高见分督修城的任务。

天启四年,宁远城修建完毕,通过袁崇焕的经营,宁远不但成为了关外重镇,而且还是关外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对于宁远的防务袁崇焕可谓尽心尽力,他将明朝的防线向东北推进了二百多里,在它之外是锦州,这两个重镇在后来的军事较量中,给努尔哈赤皇太极带来极大的阻碍。

可是好景不长,孙承宗由于得罪了魏忠贤,被迫离职,接替孙承宗出任经略的是高第,这个人的策略与袁崇焕的想法刚好相反,他主张放弃关外的宁远和锦州,采取守势。袁崇焕及其部下明确反对这种策略,好不容易经营的宁远城怎么能拱手送给后金,无论袁崇焕怎么劝解,高第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将所有关外的军队撤回山海关。袁崇焕坚决不撤退,带着自己的两万守军防守宁远这座孤城,朝廷为了褒奖袁崇焕的勇气,升他为按察使,这个时候后金的虎狼之师觉得机会来了。

伺机而动的努尔哈赤于天启六年(1626年),率领六万精兵直扑宁远城,并且切断了袁崇焕的后路,使得高第不敢派军队前来支援,此时的袁崇焕和守城官兵只能靠自己了,为此袁崇焕召开了誓师大会,军士们感动不已,誓于城池共存亡,前后都是死,不如一拼。袁崇焕这个时候还是有点底气的,因为他的手里有张王牌,就是从澳门运来的红夷大炮,据当时在军中的朝鲜使者记载,“红夷大炮威力巨大,一发炮弹可伤数百人,城门内外,土石飞扬,火光之中,只看见胡人于胡马腾空乱坠,死伤无数”。

努尔哈赤的军队攻城几日,都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退,面对宁远城,努尔哈赤感叹说“我从二十五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独宁远一城,不能下耶”,愤怒的努尔哈赤不甘心就此收兵,马上采取更猛烈的攻击,自己也亲身上阵,袁崇焕和守将经过几天的大战,士气大增,城上炮火纷飞,城下哀嚎遍地,这一战中,后金军队一点便宜没占着,连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也在此战中被炮火击伤,同年的八月,六十六岁的努尔哈赤逝世。袁崇焕从此深受朝廷信任,慢慢的成为了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

丰功伟绩身后蒙奇冤

身兼要职的袁崇焕开始暴露除了他的性格缺陷,和他同守宁远城的满桂因为意见不合,被调离辽东,崇祯皇帝登基以后,他又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引得朝廷大臣不满,此时的崇祯皇帝对于袁崇焕还是及其信任的,处处支持袁崇焕。崇祯二年,后金军队绕开了锦州、宁远的防区,从蓟门大举南下,大军直逼京师,袁崇焕听到消息以后,急忙调遣山海关总兵增援京师,不料半路中了清军埋伏,全军覆没。随后袁崇焕亲率大军提前到达京师的广渠门,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深加抚慰,并咨询了战守策略。

袁崇焕以为他带兵勤王的举动积极主动,应该有功,岂不知,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开始生疑,大臣们纷纷弹劾袁崇焕和后金军队勾结,率师来犯。加上皇太极施用反间计,此时的袁崇焕已经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随后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打入死牢,几个月后被处以凌迟,身上被割下来的肉还以一文钱一块,卖给了百姓。

悲剧!忠贞爱国最终竟然如此死去,实在是让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