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面对刘邦残忍的清洗,张良是如何做到善终的呢?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是刘邦手下最为可靠的谋士之一,也是善于政治的能人,有着非凡智慧的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最终得以善终。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足智多谋的张良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被誉为“谋圣”的张良一直是秦汉时期的传奇,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刘邦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辉煌的汉朝,张良功不可没。按说功高震主,刘邦杀了不少开国功臣,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呢?那么张良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掩埋在历史下的真相真的是刘邦杀张良吗?

众所周知,汉朝建立后,时日未久,刘邦就不再信任这些昔日的功臣,找机会将这些人罢官夺爵,开国功臣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好结局。但是,“汉初三杰”之中,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还诛灭其三族;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留侯张良一生平平安安。

张良为什么能够在危机重重的宫廷斗争中得以善始善终?

其一,张良不恋权。张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过此人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但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和韩信拥兵要挟来的齐王之位,还有萧何掌握大权的丞相相比,张良可谓是处在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位置上。

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此人会阴谋夺权。

其二,张良帮助刘邦,主要是复仇,推到秦国的暴政,帮助韩国复仇,而不是求取功名。秦朝推翻了,张良目的也就达到了。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时,刘邦封侯,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作为封邑,但张良只要一万户,张良还说了一通肺腑之言,《汉书列传》记载的张良的这段话就足以说明问题:“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刘邦坐了天下,张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刘邦记住当年的第一次邂逅。

其三,张良多次救刘邦的性命,这让刘邦没齿难忘。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项羽的利刃随时悬于刘邦勃项,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而后极令樊哙劝谏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其四,张良洞察人性。大汉朝开国之际,因为分封大臣,群臣怨声载道。张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如果不是张良的妙计,群臣很难驾驭得了。张良帮刘邦巩固了汉初政权,这才坐稳了江山,

其五,吕后见刘邦宠幸戚夫人,害怕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的儿子沦为一般皇子,曾向张良问计。张良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这么优秀的人才都为刘盈说情,自己觉得刘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动,于是打消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从此,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张良是大功臣,自然吕后对他很感激。通过这件事情,颇有计谋的张良自然又多了一把“安全锁”。从这一点上说,还是张良的智谋救了他自己!

历史上,张良在刘邦坐了天下之后,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因此他才能保住自己及其全家人的性命。刘邦和吕氏虽然把刀磨得飞快,可惜张良是一个远遁红尘的人。刀再快不杀无罪之人,因此张良得到山中,从这一点来说,张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当初,张良曾劝韩信也要功成身退,可惜的是韩信不听劝告。直到人头落地之前,韩信才悟透张良的苦心。在被杀之前,韩信曾发出了那句流传千载的哀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应当说,“兔死狗烹”的结局张良早就心明眼亮了,这说明张良想得高远,看得透彻。张良之举虽说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但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张良也只能如此。

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这种超脱之举,才使得张良与众不同地落得善始善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