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谁能上榜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包括潘安卫玠、子都、宋文公、宋玉、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潘安有“河阳一县花”之称,是为数不多的用花来比喻其样貌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当今时代,人们往往称赞别人英俊的时候基本都会来一句“貌似潘安”。

其实,美男子在北宋也有,每每提及北宋的美男,狄青似乎必被点名。

那么,狄青美到何种程度呢?

有资料说,他只要一上战场,必戴面具,就是怕敌军看见其真面目,笑话宋军作战的将士太过秀美。狄青戴面具不假,而且,还是很骇人的那种,说是青面獠牙的铜制面具,还披头散发。光看这文字描述,怎么也不像单纯遮住面容,更像是震慑敌军。

这在一些小说文字中,被充分渲染了,他一亮相,常常将敌军吓得半死。其实,狄青的出身,很是贫寒。他的哥哥和同乡的人打架,他顶替了哥哥的罪名,于是,开始了军旅生涯,一共参加二十五次战役,每次都是带头冲锋陷阵,哪怕身中流矢,仍不退缩,立下赫赫战功。

狄青虽然出身不好,不过,不妨碍他结交当时的一些名臣,如:韩琦范仲淹等。范仲淹还给予其《左氏春秋》一书,就这样,他精通了兵法,让他更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在民间说法中,他的神勇是一个方面,更有不少笔墨给了他的样貌。

话说,他凯旋回京师时,大家都蜂拥着想一睹这将军的风姿。就连他出门,大家都会围上前,一睹其容颜,甚至,还将城门给堵死。还说他,本是皇家仪仗队的,当然容貌出众,因为犯事了,才去从的军。民间对于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都巴不得将所有美誉统统加上。不过,这位将军狄二郎,可是“逮罪入京,窜名赤籍”,面部可是有刺字的哦。他戴上面具,其实,更主要的目的,是不想让人看到那刺字。

在北宋,犯人和士兵,脸上会留下“印记”,就算你跑了,再逮回来也会容易的多。这和历史那出名的兰陵王,带着面具征战,应是不同的。兰陵王高长恭,北齐宗室将领,是公认的古代美男子,作战骁勇,说他上战场时,就喜戴着一面具。这应是当时的一种头盔,不过,遮住了大部分的脸部罢了。这位兰陵王的故事广为流传,到了北宋又出现了一位戴面具的将军,所说,世人自然会将二人联系起来。

以至于,他们都认为:只有貌美的人,才会如此遮掩。

虽然,史籍上对狄青的样貌没有过多评价,但是,他有个儿子,狄咏,在《宋史》中如是记载,“颇美丰姿”。并且,关于他,还有个小故事。

说是,当时宋哲宗为神宗的大长公主找驸马,在士族中寻了一遍,没有合眼的。做媒的大臣就问皇帝,要啥样的,皇帝回答的很直白,长得如狄咏那般。当时,狄咏的官职是带御器械。只是,他虽也是一员名将,立过不少战功,不过,和他的老爹比,知名度却是少多了。

可见,“人样子”虽是优点,实力才是真正有话语权。

细细看历史上公认的美男儿,个个都有拿的出手的“本领”。潘安(潘岳),大家太熟悉了,他所做的赋,文字优美,词意细腻,在他所处的时代,应是榜首的位置。再细看他们的身家背景,都是不差的,有皇家宗室,有士族子弟。不像狄青,真正靠战功给自己留了名。

按照一般逻辑,他应是很难出人头地,不过,他却是讲述了一个寒门子弟成才的故事。只是,在北宋那样的环境,给了他战场表现的机会,却是不能在朝堂给他一个位置。他去世时才49岁,按照史籍的说法是“心中抑郁”。

其实,看他少时替兄扛罪,又拼命读书求功名,他心中是有高志向的。战场那么苦的条件都没有折杀他的势气,导致身体健康不佳的原因,更多是多年征战的伤病所致。当然,不被朝廷所重视,多少会带来些心情上的沉重。

狄青墓位于今山西省汾阳市城北十里的峪道河镇刘村村东,墓地坐北朝南,原占地79920平方米,建有祭祠性建筑显庆寺、狄公祠等,均毁于晚清至抗战期间。建国后,陵园已不存,“大动乱”中,墓丘被摊平,翁仲、石兽被就地埋掉。

狄青墓前的御赐的神道碑,在清宣统年间移至汾阳市,后移置汾阳市杏花村镇的太符观中保存。今墓地尚立清宣统元年“宋狄武襄公之墓”碑一通,由宋仁宗亲书篆额,碑身高达4.6米,是山西省第二高碑,碑文约3000字,简叙狄青生平。

其实,他在民间被美化,尤其是相貌,和民间的文化传统有关。随意翻开一本历史类读本,尤其是评话类,对于人物的刻画,面容的描写很占笔墨,甚至,会按颜色来给人物区分“好”、“坏”。

北宋是一个战事频繁的朝代,还总是被人欺负,民间自是期待有位“神将”,可以让自己的家园永保平安。既然是厉害的将军,自然英姿不凡。于是,狄家的二郎都有了副好相貌。

太多的资料,都说他面容清秀,不过,刺了字的面容,任人无论怎么看,都不会觉得有多美。

但总的来说,狄青是聪慧的,做士兵哪有出头之日,不如拼死一搏。容貌从来不是问题,历史上能出个兰陵王,那就让北宋也出一位名将。可以说,成全自身的,永远都不是那身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