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代为什么要设置那么多的京城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东京、南京、西京和北京四座城市,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京城?这是因为中国疆域辽阔,在古代单单一个首都难以掌控所有国土,因此需要多个京城,不同的朝代因为疆域不同京城的数量不同,有时北京与南京并立,有时东京与西京并立,更有五京鼎立的盛况。

中国最初设立多京是周朝,西周将镐京称为西都宗周,而今天的洛阳地区营建了东都成周。西周此举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方的统治,避免东方的氏族崛起,以免重蹈商朝被推翻的覆辙。

到了汉朝,光武帝中兴汉室后定都洛阳,西汉的都城长安就被称为西京,而东汉的都城洛阳则为东京。在文学家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两京赋》里都提及过汉朝设有两京一事。汉朝的两京与周朝的两京制度大体相同,并无特异之处。

三国时期,曹魏设有五都,裴松之引《魏略》曰:「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曹魏之所以有这么多首都是因为当时战乱四起,更多的首都有利于应对突发的战事,当年关羽威震华夏时,曹操就欲迁都避其锋芒。

唐朝因为国力强盛、疆土辽阔而设立了唐五京,分别是西京凤翔府、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以及北京太原府,除此以外还有上京长安。虽然唐朝坐拥唐五京,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历史局面并未变化,中国的城市中心依然东西分布,南北方向相较之下依然薄弱。

北宋建立后,设立了四京,分别为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并以东京开封为首都。与北宋对峙的大辽也设立了五京,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金国灭辽后,同样维持了五京制,除了上京会宁府与南京开封府外均与大辽五京没有差别。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中国的城市重心开始沿南北轴线发展。明朝先是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后迁都于北京顺天府,一直实行南北两京制。直到明末李自成攻陷西安后,才改了西安为西京,张献忠入蜀后,亦称成都为西京。

民国时期,南京成了国民政府首都。九一八事变后,民国政府曾打算把西安设为陪都,改西安市为西京市,但因为一系列事态的发生,最终该计划没有实行,民国的陪都最后设立在了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