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马谡罪不至死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马谡不可

  对诸葛亮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马谡罪不至死,诸葛亮却非要杀了马谡,主要就是因为想要杀一儆百,想要让所有的将士都看到畏罪而逃的后果。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手下没人可以替代马谡去镇守街亭,只能选择牺牲掉马谡来保全整个蜀汉集团。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历史上真正的马谡,我们会发现他并没有那么多毛病,甚至还很优秀呢!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用了一个叫作马谡的参军,但是此人才学平庸、缺乏谋略,最终导致街亭失守,大败于魏军之手。

  马谡曾经跟随刘备入川作战,担任过广都长,负责管理民政和治安工作;后来又被派往越巂郡,成为太守,负责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由此可见,马谡虽然没什么大本领,但是确实也算得上是文武双全,起码比同期的关羽张飞等人强多了吧?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依旧对他深恶痛绝,坚决要求斩首示众。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诸葛亮宁愿放弃良将也要杀了马谡呢?

  这件事情是《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书中说:“先帝指刘备临崩托孤与丞相指诸葛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故先帝不听,后主亦不用”。

  意思就是说:“先帝在临终前把儿子阿斗交给诸葛亮照顾,嘱咐他千万别重用马谡。所以先帝不肯采纳丞相的建议,后主也不肯启用马谡。”

  从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马谡的品行方面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而且十分低劣,几乎无法容忍。

  既然马谡连先帝都敢欺骗,更何况是诸葛亮呢?再加上街亭一役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迫使他不得已撤回了蜀军,直接影响了诸葛亮隆中对策的顺利执行。

  尽管马谡是个好苗子,但是犯错误毕竟是难免的,况且街亭一仗损兵折将,谁心里头都明白,必须找个背锅侠。显然,马谡根本就不合适,所以诸葛亮干脆借机除掉他。

  《出师表》中有“亲贤臣,远小人”的名句,马谡则恰巧符合这条标准。通俗点讲,马谡就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家伙,完全忘记了自己姓啥叫啥,居然胆敢违抗命令擅自带队跑山顶驻扎。

  所以诸葛亮杀了马谡,原因其实很简单,诸葛亮怕自己辛苦筹谋多年的北伐成果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惩罚马谡告诉手底下的将士们,做错事是需要受到处罚的,否则整支队伍便会丧失纪律性与团结性。

  还有就是,诸葛亮用这样的方式处理掉马谡,他想借助杀鸡儆猴的效果,让所有的将士都看清楚畏罪而逃的严重后果。

  毕竟,“军法如山”,作为一个统帅,怎么可以犯糊涂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