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齐桓公作为春秋第一位霸主,却没能有个好结局

  姜小白,即齐桓公,姜姓齐国第十六任国君,春秋五霸之首,率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周室衰微”的时代,其地位可媲美周天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科书上的齐桓公,是一个正面形象。他不计前嫌,任用才华横溢的管仲,让齐国变的富强;他仗义勇敢,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替天子讨伐戎狄,积极结盟,终于称霸中原,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令无数后人景仰。

  但是,他的人生却没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齐桓公在位的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的十月,齐国王宫之外,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谁来接班,打的是火热朝天,根本顾不上亲爹的死活。

  而宫中,重病的齐桓公奄奄一息,无人照料。两位大臣易牙和竖刁,在外面作乱,封锁了宫门,垒高了宫墙,谁也进不来,没有给齐桓公送饭送水,最后齐桓公饿死宫中。尸体在宫中放了足足两个多月,连蛆虫都从窗户中爬出来,方才入棺下葬。

  齐桓公晚景的凄凉,并不是一场飞来横祸。早在他称霸天下、无限光彩的那些年,就已经暴露出了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接下来我们将会为大家讲述,一代霸主齐桓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看看他的人生,为何会如此大起大落,最终沦落到无人收尸的境地。

  2 开挂,从得到管仲开始

  齐桓公所成就的霸业,少不了那个叫管仲的男人。

  在齐桓公还没当上齐桓公,他叫作公子小白。而管仲则在齐桓公对手公子纠手下做事,职业理想就是帮助公子纠打败小白,当上齐国的老大。

  后来,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成功当上齐国老大,成了齐桓公。坐稳位子之后,他立刻派兵消灭了公子纠,又俘虏了管仲,准备亲手剁了丫的。

  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师傅,他劝说齐桓公:“主公,如果您仅仅是想要治理好齐国,那么有我和另一位叫作高傒的大臣,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您想进一步称王称霸,还得要重用管仲。管仲这个人才,他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兴旺昌盛,所以,一定不要白白浪费。”

  齐桓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把险些要了自己性命的管仲留在了身边,并委以重任。这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大家都认为,齐桓公心胸广阔,不计前嫌,知人善用。但与其说齐桓公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如说从他上位以来,就已经有了称霸天下的野心,而管仲是那个恰好能助他达成心愿的人。

  管仲

  这次的“牵线”非常有成效,因为齐桓公和管仲,正是那种性格互补、天造地设的一对君臣。他们一个急躁果敢,做事想一出是一出,另一个沉稳冷静,会用长远理性的眼光审视问题。一个傲慢自大,给个台阶就往上爬,另一个隐忍克制,随时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齐桓公之所以成为了春秋霸主,至少有管仲一半的功劳。

  3成功的一半,在于好的辅助

  齐桓公的性格有些急躁冲动,很容易因为一时兴起,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个弱点,在他刚当上齐国之主没多久,就有所体现。

  桓公五年时,他发动战争,攻打鲁国,鲁国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举手投降。当时的鲁庄公的态度很诚恳,连连告饶:“别打了,我们分你一块土地好不好呀?”

  齐桓公一听说鲁国要送他一块土地,很高兴,于是立即让手下的士兵们停停停,他要与鲁庄公建立盟约,握手言和。

  可是,鲁庄公的手下有个叫曹沬的年轻人,他不讲武德,在结盟大会上公然偷袭,啪的一下就拿着匕首,抵在齐桓公的脖子上,让他把那块土地还给鲁国。这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齐桓公给吓懵了,情急之下,只能答应了这个无理要求。

  结盟大会还在继续进行着,齐桓公回到座位上,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起身就要朝曹沬那边走。坐在他一旁的管仲,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问:“主公是要干嘛去啊?”

  齐桓公骂骂咧咧地说道:“我咽不下这口气,这就去把曹沬那小子给宰了,鲁国的土地也就不用还了。”

  管仲急忙拦下齐桓公:“主公,您已经答应了把鲁国的土地还给他们。但现在如果去杀了曹沬,不还土地,那就是背信弃义。逞一时之快,却会让其他人觉得您不讲信义,不值得交往。若是失去了诸侯们的援助,还怎么建立霸业呢?”

  刚才还火冒三丈的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这才冷静下来,心中细细盘算,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便信守承诺,归还了土地。结果这一还不要紧,诸侯们听说此事,纷纷觉得齐桓公好样的,其中有不少就动了归顺齐国的心思。

  所以说,齐国称霸的第一步,实际是管仲走出的棋,以退为进,以德服人,赢得了诸侯们的一致信任。

  可齐桓公名气变大了,也开始傲慢自大了。于是管仲不仅要帮他笼络诸侯,还要替自己傲慢的主子挡住考验。比如说有一次,诸侯们在葵丘会盟,周襄王也去了,他派人赏赐了不少好东西给齐桓公,像天子献祭天地用的“胙肉”、上好的弓箭、金光闪闪的跑车,那都是大手笔。

  齐桓公当然可以收下,但按照礼节,需要行大礼才能搬回家。不过周襄王对齐桓公说了句:“你就收下吧,不用行礼了。”

  其实周襄王是在讲客气话,不料齐桓公还真的把客气话给当真了,真的想小手一抓,就把天子的赏赐带回家。管仲只好疯狂地给齐桓公挤眉弄眼使眼色,这下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站的,可是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周天子,才连忙跪下行礼。

  齐桓公的霸气,加上管仲的谋略,齐国在诸侯之间,算是积累了声望,站稳了脚跟。表面上看起来,事情是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随着齐桓公本人越来越膨胀,这便为他本人,甚至是整个齐国后来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4是你管仲不中用了,还是我飘了

  齐桓公的个性其实一直都被压抑着。他有野心,因此可以开创霸业;但他同时也缺乏城府。高兴时就要千金散尽,痛快开怀,不高兴时就要睚眦必报,赶尽杀绝。所以,管仲的建议,渐渐就成了齐桓公追求自由的绊脚石。

  齐桓公一生“九合诸侯”,也就是九次与诸侯们会盟。不过这个数据可能不准确,根据《春秋·谷梁传》的记载,齐桓公会盟诸侯次数高达15次,几乎是每年都要来上一次。但不管是15次还是9次,后面的几位霸主也是无人能及。搞这么多次,有人直接了得地认为,齐桓公其实就是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站在高台上,看各位诸侯对自己顶礼膜拜,那还不是美滋滋。

  有一年齐桓公大会诸侯,小酒一喝,小曲一听,整个人也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是天下之主了。随后他站在台上,激情演讲,说:“各位朋友们,很高兴大家能来到我齐国,参加我们的这次聚会。我姜小白,南伐召陵,北伐山戎,西涉流沙,东至太行。可以这么说,整片中原的土地,都曾经被我踩在脚下。我劝诸位,不要跟我作对,咱们联合起来,为天子打出一片江山。”

  话音刚落,诸侯们一片掌声。但是,齐桓公又接着说:“诸位,咱们这里是齐国,不远处,就是泰山。既然大家来都来了,那么正好,我要去那里祭祀天地,咱们都去瞧瞧,当我的见证人。”

  这句话一出,众人冷汗就下来了,在泰山上祭祀天地?那可是周天子独享的权利,齐桓公这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不是膨胀了是什么?

  管仲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忙劝阻齐桓公。可齐桓公正在兴头上,八头牛都拉不住地往泰山走,管仲只好说,只有得到祥瑞之物的人,才可以在泰山上祭祀天地,好不容易拖住了齐桓公。

  关键时刻如果不是管仲,齐桓公都不知道能做出啥事。因此,当管仲去世,真正的悲剧就开始了。

  每个君王的身边,有忠臣,就有奸臣。管仲去世之前,齐桓公还曾向他求教:“先生百年之后,还有谁可以来当我的国相呢?”管仲放心不下,就让齐桓公先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齐桓公说:“易牙怎么样?”

  管仲叹了一口气,缓缓地摇了摇头。因为易牙这个人,表面看上去忠心耿耿,但曾经为了取悦齐桓公,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管仲认为这个人违背了人之常情,表面忠君,实际冷血,所以不能重用。

  齐桓公于是又想到了另一个人,他问:“开方怎么样?”开方是卫国的公子,放弃了自己前途无量的太子生活,千里迢迢来到了齐国做官,齐桓公很受感动。但管仲沉思良久,开口道:“开方也不行,他放着好好的太子不做,为了讨您的欢心,宁肯远离自己的家乡亲友,有违人情,动机可疑。”

  齐桓公这时就有点不耐烦了,他又问:“那么,竖刀总可以了吧?”

  竖刀人如其名,之所以叫作竖刀,是因为他为了博得齐桓公的信任,挥刀自宫,甘愿让自己成为了断子绝孙的宦官。管仲自然也不同意。

  管仲死后没多久,齐桓公就把管仲的建议抛到脑后,任用了易牙、开方和竖刀三人,成为自己的亲信大臣。

  而这三个大臣,也没有辜负管仲对他们的客观评价,没多久就掌握了宫中的大权,干涉朝政不说,甚至还要插足后宫之事。齐桓公饿死宫中之时,那一场天不顾地不顾的夺位之战,正是由易牙和竖刀一手策划而成的。

  5 失败男人的背后,理不清的家庭关系

  齐桓公有过三个老婆,王姬、徐姬和蔡姬,但齐桓公没有和这三个老婆,生出一个儿子来,所以就没有继位的嫡长子。但是,他成天出去花天酒地,宠爱宫中的女官,倒是和不同的女官生出六个儿子来。

  当时,管仲和桓公商议,要立三儿子孝公昭为太子。可是,为了齐桓公愿意挥刀自宫的竖刀,一意想要推举大儿子公子无诡当王。因此,竖刀送了很多金银财宝来讨好桓公,而齐桓公,竟就这么改了口,又说要把江山传给公子无诡。

  为父的头脑不清醒,王位继承这么严肃的事情,竟能朝令夕改,当作儿戏。也无怪乎在几个儿子面前,没有建立起感情,也没有树立起威望。

  管仲一死,两个狗腿子掌管大权,他们扶植的庶子顺势而起。公子无诡哪里肯服气,也带兵要来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其他几个儿子纷纷自立山头,加入到了齐国王位的混乱争夺战中。

  而这个时候,齐桓公已经无力改变局势,又病又饿倒在床上。如果,管仲还在身边,如果,齐桓公能早点学会自己做打算,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凄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