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在魏蜀吴三国之中 坚持最后的为何是东吴

  对为什么魏蜀吴三国,偏偏东吴能坚持到最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魏被篡了,就不多说了。说说东吴和蜀汉。

  非但东吴可以坚持到最后,蜀汉其实也可以。曹魏不是非灭蜀汉不可,西晋也不是非灭东吴不行。而之所以相继灭了蜀汉和东吴,完全是因为魏晋内部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个内部变化逼得魏晋朝堂必须对外搞搞事情。

  先说蜀汉,做个引子。

  就国力而论,蜀汉根本打不动曹魏,都不是打得过打不过的问题。曹魏只需拿出一个关中地区就能干废蜀汉。这相当于用陕西省去打四川省。在古代,四川还没开发出来。所以,经过曹魏的休养生息,关中平原的战争潜力瞬间爆发,不仅可以单挑秦岭以南的蜀汉,而且还能对曹魏中央反向输血。所以,蜀汉北伐只能做做样子。

  而就曹魏和蜀汉的关系来说,曹魏根本不想折腾蜀汉,反倒是蜀汉不依不饶。其间的关键人物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必须是个牛人。诸葛亮的超级大粉丝桓温收复四川后,找到了一位百岁老人。据说,老人曾在诸葛亮手下当过官。桓温就问他:当今天下,有谁能跟诸葛亮比一比?实际就是再问:你看我桓温,把你们四川都给灭了,是不是可以跟诸葛亮相提并论?老人回答说,“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主政的时候,也没觉得怎么样,但等诸葛亮死了,才发现就蜀汉这副烂牌能让他打成这个样子,这得多牛的水平啊,以后再也不会有诸葛亮这种牛人。诸葛亮,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孔明之后,四川再也没有三国时的辉煌。

  有些人牛不牛?他活着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一是高手就有化危为机、化险为夷、化逆境为顺境的本事。所以,你感觉不到高手之高,甚至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必须等他死了,换个庸人或蠢人上来,你才能知道高手到底有多高、又高在哪里。一个是功绩很难瞬息而成、数年而就、当世显著。一个公司就因为换个经理就突然转亏为盈、一个单位就因为换个领导就立马改头换面、一个地方就因为换个主政就立即百业俱兴。这统统都是段子,连小说都不是。

  不多评论了,还是说诸葛亮。

  诸葛亮硬是靠着一己之力,把曹魏折腾得举国震动。在当时,曹魏朝野最关心的大新闻就是:诸葛亮是不是又打过来了?打过来咱们怎么办?当时的曹魏皇帝是魏明帝。“照临四方曰明”,简单说就是: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平民百姓,统统给我老实点儿,我这个皇帝眼睛里不揉沙子。所以,曹魏精英集团除了好好干活,谁也不敢造次。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被诸葛亮折腾得精疲力尽。但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曹魏朝堂肯定举国欢腾。而魏明帝也立即放飞自我,开始大兴土木,给自己搞基建。孔明死了、不打仗了,那就赶紧享受生活。

  那之后呢?之后的姜维北伐都是小打小闹。一是打不起,举国征战太费钱,再打下去就得把自己累死;二是没法打,诸葛亮之后,蜀汉根本没人能组织起举国征战。但又不能不打,兴复汉室这面旗不能倒。所以,也就只能小打小闹、做做样子。

  那曹魏呢?曹魏多少有些耽于享乐的节奏。你蜀汉不打我就行,我打你也挺累的,咱们安生过日子,也挺好。

  为啥曹魏会是这个态度?

  魏明帝之后,曹魏开启了正始十年。这段时间,曹魏从魏明帝时期的一切从严,变成了齐王芳的一切从宽。豪族士大夫们彻底放飞自我。除了司马懿曹爽搞权斗,大家怎么开心怎么玩。清谈的、养生的、嗑药的,以及玩裸奔搞行为艺术的,风尚于整个庙堂。内斗加放纵,谁还关心蜀汉?当然,更懒得关心东吴。在当时,中原就是中国。至于长江以南和秦岭以南,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除非被我们感召了,然后主动归附,否则我们才懒得管。

  但是,司马懿搞了一出高平陵之变,而且手段特别阴毒。对政敌,杀了还不行,还得杀人全家。所以,曹魏的政治空气陡然紧张。司马懿在世,司马家一家独大。因为司马懿的手腕大家都领教过,谁跟他斗就是死。司马懿死了,大家是不是可以跟司马家掰掰手腕了?也不行。因为司马师的手腕儿同样高明,硬是把大家全给收拾服了。

  等司马师死了,司马昭也就顺理成章玩躺赢了。但司马昭太笨,跟他父亲和大哥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篡位就篡位,竟能折腾出了一个甘露之变:曹魏皇帝曹髦被司马家当街捅了个透心凉。皇帝被你搞死,你还怎么搞禅让?所以,新换上来的曹魏皇帝曹奂要给司马昭加九锡,但司马昭不敢接。这时候,司马昭必须立一个不世之功,才能顺理成章地加九锡。等加完九锡之后,他才能搞禅让、当皇帝。那什么是不世之功呢?灭蜀汉就是。于是,公元263年,曹魏举兵十八万灭掉蜀汉。等灭了蜀汉之后,再给司马昭加九锡,他就不推辞了。

  所以,没有甘露之变这个大变动,司马篡魏大体会在司马昭之时完成,同时也没必要搭进去一个蜀汉。

  再说东吴,东吴比蜀汉更有坚持下来的可能。

  第一,东吴不想招惹西晋,它没有“兴复汉室”的历史情结;第二,西晋也不想收拾东吴,对东吴,西晋的态度不是垂涎,也不是觊觎,而是鄙视。就东吴那个地方,鸟都不拉屎,折腾它干啥?

  永嘉之乱而元帝南渡,晋元帝对江东豪族顾荣说:寄人国土,心常怀惭。啥意思?晋元帝根本没把长江以南看成是自家国土。永嘉之乱的时候,西晋的皇帝都这么想,那之前呢?之前就更是如此,当时的东吴都不能说是外国,而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毛之地,呼吸的全是瘴疬之气、出没的全是妖魔鬼怪。那破地方,跟我们文明世界有啥关系?

  既然这样,那曹操为啥要南征灭东吴?因为曹操也要兴复汉室,曹操有这份历史情结。兴复汉室这面旗,曹操也在打,至少前期肯定要打。以前,那地方是汉家天下;现在,那地方也得是。而西晋呢?历经汉末、曹魏之后,西晋干脆没了这份历史情结。关键是豪族士大夫们根本没有曹操那份野心。

  对于魏晋精英,我们千万不要把他们类比为秦汉精英。秦汉是争心满满,普天之下都不是莫非王土的问题,而是世界那么大、我得去征服。魏晋精英毫无争心,享受着朝端富贵、安逸于自家庄园、装扮成高雅名士,这不香吗?

  《世说新语》一段记载如下:

  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山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晋武帝司马炎打算“偃武修文”。所谓偃武修文,简单说就是举国大裁军。仗都打完了,还养那么多军队干嘛?但是,山涛不同意,而且还讲了孙武吴起的兵法要义。于是,大家就说:山少傅所说真是至理名言。

  这里面的关节点是“山少傅”。

  山涛当少傅的时候,西晋还没有灭掉东吴。既然东吴还在,那司马炎为啥要搞举国大裁军?所以,《世说新语》肯定记错了。于是,不管《晋书山涛传》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统统都把这个段子挪到了灭吴之后。但是,后经各方考证,《世说新语》的记载没错。司马炎打算“偃武修文”的时间,就在灭吴之前,而山涛此时就是少傅。

  也就是说,灭吴之前,司马炎就打算举国裁军了。这说明司马炎这个皇帝根本没想灭掉东吴。但还好有山涛,山涛果断阻止了司马炎的举国大裁军,怎么也要等到灭掉东吴吧?也就是说,皇帝虽然不想灭吴,但庙堂精英还想灭吴。

  然而,也不是。因为山涛从骨子里就不想灭吴。

  仆射山涛退而告人曰:“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算乎!”

  “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这就是山涛对待东吴的态度,很有一点儿辩证思维的意思。灭了东吴、外边也就没事了,那一定就会有内忧。既然是这样,那为啥不留着东吴这个“外惧”?有个东吴在,西晋精英也会精神懈怠、也会消极腐败,但不至于太懈怠、不至于太腐败。这就是有个“外惧”的好处。所以,山涛完全把东吴当成了一个“工具人”,不是我灭不了你,而是留着你比灭了你更有好处。

  但是,晋武帝不同意,非要接受杜预和张华的建议,一定要灭了东吴。

  实际上,杜预和张华的分量,完全不够。他俩根本没有左右西晋国是的威望。推荐杜预镇守荆州的老将羊祜,临终上表、老泪纵横,就这,他也没能劝动晋武帝去灭东吴。更何况杜预了?

  真正能够左右朝局的,是贾充、荀勖、山涛这些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西晋决策层。对于灭掉东吴,这个决策曾坚决不同意。山涛是有自己的“辩证”算计,而贾充和荀勖这两个家伙就有点儿能躺平就躺平的意思了,怎么舒服怎来,没事折腾东吴干啥?

  但是,司马炎竟铁了心要灭掉东吴,任凭决策层怎么劝也没用。司马炎不是都准备偃武修文了吗?怎么这时候如此坚决?

  完全是因为内部政治局面发生了剧烈变动,跟甘露之变的影响一样。

  司马炎有个弟弟,即齐王司马攸,非常聪明;司马炎有个儿子,即晋惠帝司马衷,非常白痴。然后,就问:司马炎死后,到底传位给弟弟还是传位给儿子?

  司马炎肯定想传位给儿子,毕竟是亲生的。但儿子是白痴,大家都知道。所以,豪族士大夫们就认为应该传位给弟弟司马攸。于是,庙堂博弈也就拉开序幕,大臣们各种苦口婆心、司马炎各种装聋作哑。反正,他一定要传位给儿子。

  后来,司马炎得了一场重病,几乎就要呜呼哀哉了。这时候,朝堂也就暗流涌动,大臣们准备撇开白痴太子司马衷、拥立齐王司马攸。但是,司马炎突然病好了。这时候,司马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权威严重不足。

  爷爷司马懿,要威望有威望、要功绩有功绩、要手腕有手腕;伯父司马师,要威望有威望、要手腕有手腕,但功绩止于平叛;父亲司马昭,要威望没威望、要手腕没手腕,但功绩是灭掉蜀汉。而自己呢?自己啥也不是。所以,自己死后,大臣们一定会违背遗志,改立齐王司马攸。

  所以,司马炎必须立一个大功绩,这样才能树立自己开国皇帝的威望。那这个威望怎么树?他爹司马昭怎么干,那他就怎么干。于是,东吴也就必须死。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统一?是魏晋以来四百年尸山血海打出来的觉悟。这是从残酷演化中杀出来的逻辑和意识形态。但当局者必须迷。魏晋时期,这个逻辑还不太显明、这个意识形态还不够强烈。而魏晋精英呢?他们的确名士风流、的确自由张扬、的确敢于冲破各种所谓的封建藩篱,但是他们也的确堕落。指望这伙人能主动去关心外部世界,然后干出点儿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太难。所以,灭蜀汉、灭东吴,都不是什么因为情怀和远见,而是因为内部斗争不可收拾而只能折腾一下外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