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国第一型固体导弹的名字为什么从“巨龙”改成“巨浪”?
1982年10月12日,我国从潜艇水下发射的巨浪1号固体导弹试验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羊毛君看历史 第二期】虽然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西方列强的手中,则掌握着最先进且具有核打击能力的武器——固体导弹。它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机动性好、辅助设备少、维护简便、生存能力强、发射准备时间短等优点,引导了先进武器的潮流。
面对西方大国不断施加的露骨核威慑,新中国的领导人深刻体会到强大军事实力的重要性。领导国防科研的聂荣臻元帅掷地有声:我们也要搞固体导弹!1967年我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单位共有109个,3万多人,涉及全国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下决心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举。
这种火箭原名“巨龙”,但是因为毛主席对龙不感兴趣,且曾把龙比作邪恶之物,他的作品《清平乐·六盘山》有这么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为了尊重毛主席的意见,避免使用“龙”字,周总理要求换一个新名字,于是把“巨龙”改成了“巨浪”。
198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然而,10月7日,“巨浪”首天试验就失败了。
面对失利,科研人员赶紧查找原因。从海下到陆上,从试验基地到北京总部,所有人都调动起来,用了两天时间排除故障,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10月12日,一切准备就绪,全体人员心情格外紧张。随着指挥员倒数的口令,全体目光都定在浮筏灯亮方向的海面上,时间边变得格外漫长。
突然,一条喷火的蛟龙腾跃出水面,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直冲蓝天,尾部橘红色的火焰染红了天与地……
10分钟之后,喇叭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声音:“末区发现目标!”“弹头命中预定海域!”
”全体人员欢呼雀跃、热泪盈眶,这是多少人多少年来奋斗拼搏的成就,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结果。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能自己研制潜地火箭并掌握水下发射技术的国家。
- 上一篇:兔死狗烹:朱宣兄弟俩被落井下石
- 下一篇:历史上那位皇帝被称为蟋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