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资政院论辩:大清国灭亡前有这样一场大讨论
《走向共和》剧照
文 |陈新宇
摘自《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2015年1月(id:xinminshuo),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刊发,转载请联系出版社。
阅读文章前,有必要简单了解下什么是资政院。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成立于1910年9月,终止于1912年初。由民国临时参议院替代。院址在北京西城区象来街,民国时期改名为国会街,1949年后又改为象来街。资政院的建制在各省地方叫谘议局,谘议局作为各省的议事机构,其权限是讨论本省应兴应革事宜,讨论本省的预决算、税收、公债以及单行章程规则的增删和修改,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督抚的咨询等。但是,它的权力受到本省督抚的严格限制。
资政院的议员定额200名,钦选、民选各占一半,民选议员由各省谘议局议员互选产生;钦选议员则由朝廷协商产生。因当时新疆谘议局未成立,缺少两名民选议员,钦选议员也相应减少两名,所以资政院实际议员为196名。按照章程,资政院每年开“常年会”一次,开会时除了涉及外交与军事秘密的事务外,市民与报馆均可旁听。
辛亥年清室逊位,资政院也随之解散。它匆匆谢幕,却给后人留下了厚厚一堆会议原始记录——这应感谢资政院设立了专门的速记科。今天翻看这些会议速记录,就如拉开一段尘封的历史长卷,一百年前的先贤们坐在议席上唇枪舌剑的生动画面立即浮现于眼前,他们发言,辩论,抗议,争吵,大哗,乃至显得“嘈嘈切切”,但这才是活的、有生气的议会,而不是静寂的一潭死水。
作为历史人物,章宗祥以五四运动“卖国贼”之形象常驻于人们记忆之中,但其作为法律人之一面,似乎鲜为人知。清末,这位“熟悉的陌生人”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回国后无论是担任京师大学堂刑法教习,还是任职修订法律馆、内城巡警总厅、宪政编查馆等部门,所从事之工作皆与法律关系密切。清季引发激烈“礼法论争”的《大清新刑律》,章氏躬逢其盛,法案起草、议场论辩、密室谋划,皆可见其身影,可谓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鉴于章宗祥的特殊地位,他的回忆性文章《新刑律颁布之经过》,自然成为了解该段法典编纂史的重要资料,其中,又以资政院议决这一部分最吸引眼球。原因有二,一是程序层面,一是论争层面。
1910年9月,资政院召集议员,正式成立
从程序上讲,资政院议决是法典制定的新程序。清季法律改革,法典制定程序伴随制度变迁,前后有过变化:前期是修订法律馆负责编纂后,经宪政编查馆分咨内外各衙门签注,再咨覆宪政编查馆,汇择核定,请旨颁行;后期在资政院成立及其制度完善后,不再分送各部、省讨论,而是送资政院议决,再移送到宪政编查馆复加核定,由资政院总裁、副总裁会同军机大臣具奏请旨裁夺。军机大臣对资政院议决事件如不以为然,得声叙原委事由咨送资政院覆议。当双方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时,则分别具奏,由皇帝裁决。
新刑律在编纂过程中,恰逢资政院于宣统二年九月成立,所以它既经历了中央和地方的签注,还需要经历作为将来上下议院基础的资政院之议决,虽然它最终颁布仍需上谕钦定,但在立宪背景之下,资政院此关无疑是有别旧制的民主亮点。
从论争上讲,资政院的论辩是新旧两派最后的决战。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沈家本等人上奏新刑律第一案引发“礼法论争”开始,新旧两派在经历长时间的拉锯对峙后,终于迎来宣统二年十一月至十二月(1910—1911年)在资政院的集中论辩,一决胜负,期间唇枪舌剑、风云变幻,值得特别关注。
1910年10月4日下午一点三十分,资政院预备国会第一次议会开场。
对资政院议决这一特殊阶段,章宗祥在回忆中予以浓墨重彩,其大意为:在资政院中,劳乃宣等旧派知道议员中新派占据多数,辩论不能取胜,所以用消极抵制之法,每遇此案列入议程,辄动议先议他案,一般议员因为新刑律烦重,非顷刻所能议决,往往赞成。在资政院会期届满之时,新刑律甚至还未付议。经其与沈家本努力,说服资政院总裁溥伦将会期展期十日,力图专议新刑律。但反对议员仍然利用政治上之问题,提紧急动议,予以阻延,使得时限将至,新刑律仍未讨论。面对危局,在资政院会期的最后一日,章宗祥以政府委员身份发言,在他鼓动之下,新刑律终于付诸议决。从下午两点开议,至晚上七点议完总则。晚九点续议,新派依之前的密议,令人严封议场,防止旧派离场以免人数不足,同时合纵连横,争取蒙古、西藏等处代表,终于在晚上十一点之时,通过分则,完成新刑律的全部。
章氏这段描述可谓绘声绘色,议决过程之钩心斗角、暗流汹涌,跃然纸上,极富戏剧性,但好听的“故事”未必就全是史实,当代读者请勿将其当作研究“猛料”,信以为真。一部四百多条的重要法典在短短一天之内、区区七小时之中便全部议完,不管其过程如何省略程序,也不免让人有几近儿戏之感。实际上,只要对照当年“实录”性质的《资政院会议速记录》,便可证其虚。而其传递出来符合一般想象“事实”之重要信息——“旧派阻挠新刑律的议决”,则需要下一番功夫考证辨伪,在澄清事实基础上的意义解读,亦发人深省。
好 文 推 荐
万众瞩目的南昌海昏侯墓主人的身份已经敲定。正如之前外界所流传的,墓主人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
《西游记》里的诸神之争 道高一尺,佛高一丈 | 国历独家
《西游记》面世以来,主题众说纷纭。“崇佛抑道”说认为,全书写的就是唐僧取经的故事,最后佛教在东土大唐发扬光大;“贬佛扬道”说认为,书中处处充斥着基于道教炼丹术的明喻和暗喻,西天诸佛菩萨的形象也不见得多么的伟光正……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