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西安古为帝都,历朝皇帝看家护院需要多少京畿卫戍部队?

丰镐"是西周文王所建"丰邑"和武王所建"镐京"的合称,位于西安正西,是西安作为帝都生根发芽的地方。约公元前11世纪初叶,周文王姬昌灭崇国后,自周原之岐邑迁都于崇国故地,在今西安城西南郊沣河西岸马王村一带筑城垣,修护城河,建起丰京。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又在沣河东岸今斗门镇一带建镐京,而以丰京为宗庙祭祀之地。两京隔沣水相望,有桥相通,总面积估计有10平方公里左右。西周以丰镐为国都,开疆拓土,大封诸侯,历时350余年。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大城市,是西周王朝的首都,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

西周时期,已经建立正规的常备军。其中周六师是京畿的卫戍部队,殷八师是外地常驻军。常备军的最高编制单位是师,每师3000余人。开始有6个师,屯驻于都城镐京(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用以保卫国都,抵御外族入侵。因为镐京又称宗周,所以这支部队亦称宗周六师。西周中期以后,中央直辖的常备军就增加为22个师,其中在宗周及今关中地区屯驻14个师,共约42000人。

由此推算,西周王朝拱卫京畿镐京的武装军事力量在18000人——42000人之间。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方向,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汉高祖五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椒房殿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全城共有12个城门,40余个宫殿组成。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听来,依然震耳发聩。。

西汉的中央直辖军(禁卫军)分为南军和北军,平时集中驻屯于都城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及其周围地区。它们是西汉军队中最为精锐的核心部分。

南军是皇帝和皇宫的警卫部队。因驻屯在未央宫区域,未央宫又在长安城的南部,故称为南军。南军又分为郎卫和兵卫两部分。郎卫之一虎贲中郎将有1000人。郎卫之二羽林中郎将左骑900人,右骑800人,合计1700人。所以郎卫大概有2700人左右。兵卫是由卫尉统领的警卫皇宫的部队。它和郎卫的主要区别:郎卫担任殿内廊署的警卫,是皇帝的侍从和贴身卫士;而兵卫担任殿门以外的门署警卫,负责宫门禁卫和宫内的巡察。兵卫是一支很精强的部队,西汉前期总兵力保持在20000多人,其兵员均从各郡县的正卒中精选而来,每年轮换一次,往返路费统由朝廷发给。年初卫士到京时,由丞相迎劳;岁终罢遣时,皇帝亲临与之聚餐。卫尉是兵卫的最高长官,由皇帝最宠信的人担任。

所以综上计算,南军共有23000人左右。

北军是由中尉统御的担任京城地区守卫的常驻部队,是皇帝亲自掌管的重要军事力量。因其营垒多在长安城北部故名北军。总兵力一般为4万余人。北军的主要任务,平时在京城和京畿三辅地区巡逻稽察,防盗防乱,与南军互为表里。战时,抽调一部或大部随将军出征作战。

所以综上计算,北军共有40000人左右。

由此推算,汉王朝拱卫京畿长安的武装军事力量共63000人。

唐承隋制,将隋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并在大兴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翻修与扩建:在东北龙首原上,建起大明宫;在外郭城的东部,建起兴庆宫;大力整修扩展加固外郭城垣,并在东、南、西三面的9个城门上增建城楼。城内总面积84平方公里。

李渊父子于大业十三年在太原起兵反隋时,兵力约有3万。公元618年进军长安,建立唐朝政权时,由于招降隋军兵将和李氏家族在关中起兵响应,总兵力迅速增至20多万人。分关中为十二道上述12道(军)共领20多万府兵。唐太宗贞观年间,府兵制进入全盛时期。贞观十年,更军府为折冲府,在全国共设置折冲府634个,其中关中261个。京兆府(今西安市及其周围地区)131个。

唐代的中央禁卫军,也称京都宿卫兵,由两部分军队组成:一部分是南衙16卫“番上宿卫”的府兵;另一部分是北衙禁军。南衙诸军,屯于宫南,历来由宰相指挥,北衙诸军,屯于宫苑之内,归皇帝亲辖,每折冲府下辖6团(中府辖5团,下府辖4团),每团200人,由校尉统率。团下有两旅,每旅100人。旅下有二队,每队50人,队下有5伙,每伙10人。按照“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新唐书·兵志》)的编制,关中府兵总数共在26万以上。其中京兆131府,约13万人。

由此推算,大唐王朝拱卫京畿长安的武装核心军事力量共130000人,外围军事力量130000万,合计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