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十天为唐山地震孤儿建家:“那是个凭空创造的奇迹!”

文|周冉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在这场大地震中使4204个儿童瞬间成为了孤儿,地震过后,唐山、石家庄和邢台等地立即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5所孤儿学校。其中,石家庄育红学校的故事最为大家所熟知,这所规模最大、设施和管理最好的特殊福利院,存在了8年之久,600多名孤儿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后,露天开课的“抗震小学”

1976年8月28日,唐山大地震刚刚过去1个月,时任石家庄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的董玉国接到了市领导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筹建育红学校,为唐山地震孤儿们建个家。” 第二天,作为育红学校党总支书记的董玉国奉命前去报到时,所谓“育红学校”还只是个概念,没有地址,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他唯一知道的是,10天之后,第一批唐山孤儿就要到来。

当务之急就是选址,“开始推荐的是救济院,但考虑到离市区较远,最终选择了位于长征街的工人政治学校。因为考虑到工人政治学校是个小二层楼,有25间房,还有一些平房,一个小礼堂,比较适合做封闭式的学校。”董玉国老人回忆说。

1976年9月7日,转移孤儿的列车上

地址选好了,各类人员也需要很快配置起来。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董玉国要与另外两名负责人从171个单位紧急抽调260多名有经验的优秀教职员工。

“我记得当时市领导有这样一句话:‘人员到位要快。谁不愿意被抽调,就带他去唐山看看,看看那里的废墟,看看那里的孩子们。然后,回来接着干!’”这句话董玉国老人记忆犹新。

9月6日,第一批孩子被褥还没有备齐。市里把一大批布拉到桥东区,让街道组织赶制。7日早上,几百条崭新的被子、褥子就送到了育红学校,有汽车拉来的、自行车驮来的、手推车推来的……

有了被褥却没有枕头,董玉国面对200多个空枕套犯了愁,育红学校附近一所小学的校长拍着胸脯说:“我包了!”他到自己学校,集合起全校学生,说:“同学们,唐山市的红小兵后天就要到了,咱们要用实际行动欢迎他们。今天放学,你们一人带两个枕皮儿回家,请爸爸妈妈把枕芯灌上,木棉也行,高粱花子也行!”第二天早上,所有上学的小朋友,胳肢窝下都夹着两个鼓鼓囊囊的新枕头……

与此同时,唐山孤儿要来的消息,震动了整个石家庄市。各行各业的人争相出人出力出钱,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桌椅、床铺、教学器具均已到位。“解放路商场,只要我们这里需要什么东西,打一个电话就立即送过来。”从新华区文教科临时抽调的刘俊琴说。粮店送来了最好的细粮,菜店送来了最新鲜的蔬菜,肉店送来了最好的肉。

“那时,市领导有这样的要求:孩子们进门应该要什么有什么,和家里没有任何区别。”董玉国说,“就连孩子们的小梳子、擦脸油什么的小物件,都一应俱全,摆放得井井有条。”

房管局的人粉刷了房子,打扫卫生,学校老师、员工的调动,十天,全部到位!“那是个凭空创造的奇迹!”多年后,董玉国这样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