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中国究竟落后在哪里?
中国近代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土地,赔偿巨款,开通口岸。是人民的灾难,更是民族的灾难。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到1945年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们整整经历了105年的惨痛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没错,那继续深究下去,我们到底落后在哪里呢?
我想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那屈辱的近代史开端去观察。
话说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贸易繁荣,中国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英国达官贵人那里大受欢迎,而乾隆爷呢,说中华神州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外来蛮夷进贡可以,但要卖东西就没门了。这给英国商人带来了极大的贸易逆差。当时英国人刚刚完成工业革命,正要找殖民地,找商品倾销地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没想到被中国人反倾销了。所以英国人想出了个毒品——鸦片,成本低、利润高,用这种办法来消除贸易逆差。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英国人这么执着于中国市场吗?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康乾盛世,处于农业经济的巅峰,而英国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加之当时中国人口、土地面积都远超英国,所以中国的gdp当时至少还是在英国人之上的。
因此,第一条,中国的落后不在于经济实力上的落后。
“鸦片流毒,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祸”,那甭说三千年,五千年来都没有。要说当时的道光帝,虽然平庸,但绝不是什么昏君。当年户部没钱,道光帝叫御膳房少弄点菜式,自己的衣服呢,破了就叫皇后缝缝,弄两个补丁也能穿,这样省下一些钱给户部。当然了,偌大的中国就靠你一个皇帝省吃俭用能省多少,道光帝真可谓是有心无力。但就是这样一个道光帝,颁布了八次禁烟条令,八旗子弟、皇家贵族但凡吸鸦片烟的杀无赦,1838年12月他更是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虎门销烟。
所以在我看来,道光帝比中国封建社会以来的这么多代皇帝的平均水平要好些的,如果说没有康熙爷和乾隆爷那般厉害,我认,但是你要说他昏君,中国落后因为皇帝不力,那就大错特错,这是第二条。
(图)《南京条约》签约油画和战事图
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英军累计投入兵力不足两万,清军投入近三十万,但是清军没有取得哪怕是一场战斗的胜利。英军一路凯歌,开船作战就跟开豪华邮轮旅游似的。于是有人说,武器落后啊,弓箭刀剑打不过坚船利炮。那我告诉你,再厉害的海军要侵略还不是得上岸啊,当时英军上岸之后用的什么武器呢?没错,滑膛枪。当时的滑膛枪现在看来是很滑稽的,枪管有一人高,要开枪先要往里面嗖嗖地倒火药,打一枪倒一次火药,最熟练的火枪手一分钟打个三枪就了不起了,而且这枪,子弹一打出去风一吹就会歪,实战效果十分有限。当时的英军一上岸,砰的打完一枪就要拿着刺刀冲锋了。说白了,跟冷兵器差不多。1815年滑铁卢之战,一个陆军中将就给拿破仑建议,趁早别用那滑膛枪了,还不比弓箭有效。
大家想想啊,大清怎么得的天下啊?八旗劲旅马上得天下,能骑善射,多尔衮、努尔哈赤、皇太极等等,女真族人善战是天下闻名的啊,越过山海关,直取紫荆城。但是今非昔比啊,八旗子弟天天纵情声色,该喝酒的喝酒,该嫖娼的嫖娼,该吸鸦片烟的吸鸦片烟。当真要他们作战的时候,一个个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连刺刀对刺刀都不敢呢。
第三条,我们的落后不是,或者说绝不仅只是装备的落后。
(图)三元里抗英
我们再看1841年的广州三元里抗英。那天阴雨绵绵,三元里人民还把英军引到了潮湿的沼泽地里,上文说到,滑膛枪在天气差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威力,风一吹子弹就打歪,所以三元里人民是有天时地利的。再加上他们一万多人设了陷阱,围着那英军几十号人马,那叫人和。最后怎么样了?英军死了4个,受伤也不过二十多人。
这可是一场精心策划、以多打少、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伏击战啊,只可惜当时人民组织有限,装备也落后,锄头加菜刀,还难以形成有效的抗战力量。此乃第四条。
(图)林则徐禁烟抗英
但要说清军也不是个个贪生怕死的。当年林则徐知道义律和他的英国海军要来了,好家伙的,磨刀霍霍,整顿军备,全民皆战,更是下令,杀一个英军赏50两白银,斩头领义律的头赏5万两白银,还要加官进爵。英军一看这防御,赶紧走了。然后林则徐一看这兔崽子,有种冲着我来,别跑啊。于是赶紧派人600里加急快马上报北京请道光帝宣战,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这六百里加急快马,要多少天呢?21天!道光帝一看这英国蛮夷狼子野心啊,正咬牙切齿呢,英军把江苏定海攻陷了。道光帝批道谕旨给林则徐,又21天。所以当时道光帝派黑龙江和四川的骑兵去增援的时候,兵还没到江浙呢,别人棺材都埋好了,还增什么援?
所以说,你要说清政府没集中全国兵力抗战,那也说不通,这是第五条。
说来说去,中国近代百年被欺负被侵略的根本原因,还是政权组织形式的落后。指望出清官明主,制度可以保证,血统则万不可。就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的落后,导致了经济制度的落后,导致人才选拔制度的落后,导致科技进步的停滞,最后体现为中国的落后。还是康有为那句话,归根结底,制度二字而已。
▌历史大学堂官方版权作品 文/何烨林
(「历史大学堂」官方 oldman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