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这位明朝秀才,为了考取功名,竟然连续36年屡败屡战

明朝的科举相当严格,但是面对着巨大的权利和地位成果的诱惑,还是有很多人义无反顾加入科举国考的大军,更有甚者,连续36年参加科举,其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

明朝末年艾南英在《天佣子文集》中曾写道:考试当天,考场打三通鼓,秀才们即便遇到大冷天,冰霜冻结,也得站在门外等候点名。督学大人则穿着红袍高坐堂上,围炉取暖。这且不算,秀才们得解开衣服,左手拿着笔砚,右手拿着簿袜听候点名。每个秀才,有两个搜检军侍候,从头发搜到脚跟。整个搜检过程要好几个时辰,各个冻得牙齿打战。若是大热天,督学穿着纱衣,在阴凉处喝茶。秀才们则须十百一群,挤立在尘埃飞扬的太阳底下。考试之时,东西两面站着四个瞭望军负责监场,谁也不能抬头四面看。如果困了站起来,打个哈欠,乃至歪着坐,一个红记号便打上了,算作犯规,即便文章好,也要遭到扣分,降一等。弄得人人腰脊酸痛,连大小便也不得自由。

明末人谈迁在《枣林杂俎·圣集·科牍》中,记述了不少明朝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其中提到的刘珠、董又莘两位进士,均为高龄考生。刘珠是荆州公安县人,与内阁首辅张居正是“湖北老乡”,关系很好。但刘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在张居正做主考官那年上榜,考中进士。与曾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董又莘相比,刘珠又不算大了,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考中进士,成为当时明朝官场的一个趣谈。好在董又莘长寿,一直活到90岁才去世,否则这功名算白考了。

科举考试,讲的是八股取士,在撰写八股文的过程中也不乏胡诌之辈。明朝的一次考试,以《杀鸡》为题,有个考生提笔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为红鸡,为白鸡,不红不白为花鸡矣,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如此《杀鸡》作文,可谓“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