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海瑞的聊天断案法:清官断案也是要讲技巧的(图)

节选自《清正为官 : 郦波评说海瑞》,中国工人出版社



如果说“胡胜祖案”体现了海瑞高超的验尸技巧的话,那么这个“戴五孙案”就体现了海瑞断案的另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呢?

先卖个关子!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是怎么审这个案子的吧。

等一干人犯押解到淳安之后,海瑞并不急着开堂审案。因为这个案子都拖了十年了,都审过无数遍了,海瑞再急着来一遍审问的形式,其实意义并不大。

那么,他不审,他干什么呢?

他先聊天。

后代对海瑞有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就是觉得海瑞作为一个非常刚直的清官,脾气执拗,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跟谁都处不好关系。事实上传说中不近人情的海瑞,只是官场上面对官僚的海瑞,并不是面对普通百姓的海瑞。面对普通百姓,尤其是有可能身有冤情的弱小百姓之时,海瑞就是极有耐心、也极有同情心的。

他看徐氏和潘天麒因为戴五孙这个案子被折磨了十年了,还是非常同情他们的。尤其是在这个案子还有疑点尚未结案的时候,也就是不能判定这两人就是有奸情的时候,海瑞对他俩并不抱有成见。所以,他作为主审法官,不是急着先开庭,而是到狱中跟他们聊天。

一番接触下来,海瑞对两个人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觉得不论是徐氏还是潘天麒,都不像是那种很轻佻、很不检点的人,尤其是两个人都各有家室,各有儿女,原来的家庭生活也都算不错。而且戴五孙平常住在桐庐县城,离徐氏住的村子还有不短的距离,要说两个人早有通奸,怎么看,也不像。

当然,海瑞也不会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来断案。他在和所谓的凶手反复接触之后,还是在案子的材料上下起了功夫。不久,精明的海瑞就看出一个小小的问题。

原来,桐庐知县最早初审的结果,就是徐氏和潘天麒勾结,谋杀了亲夫。后来,三县会审的结果又找出了帮凶,就是徐氏的哥哥徐继。虽然最后定案的帮凶就徐继一个,但原来怀疑的帮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潘天麒的仆人潘小毛。

潘小毛是跟着潘天麒一起下乡公干的,当夜也借宿在了戴五孙的家里,只不过第二天因为事还没了,潘天麒留了下来,而潘小毛先回了县城。而桐庐知县判定案发在第二天,这时候潘小毛已经回城了,不应该是帮凶,所以会审的时候也就没定潘小毛的罪。

但桐庐知县为什么会判定案发是在第二天呢?是因为潘天麒他们来借宿的这一天夜里,戴五孙还没有失踪。根据徐继的口供称,他是这天夜里来到妹妹家的,而他来的时候还看到了戴五孙。

这一下海瑞产生的第一个疑点就是,如果徐氏与潘天麒之间确有奸情,那么,徐继和潘小毛就应该是他们找来的帮手。但如果这两人确实是帮手的话,又不对了,哪有找了帮手来通奸杀人的呢?也就是说,通奸这种事本来就是极见不得人的,本来在当时就是要被定成重罪的,哪有带着帮手来宣扬的呢?

海瑞因此断定,潘天麒既然会带着仆人潘小毛住到徐氏家里,而当天夜里徐继又能出现在徐家,这就说明徐氏与潘天麒之间不应该是通奸幽会,这也就排除了因为通奸被戴五孙发现,从而杀害戴五孙的可能。

那么如果不是因为发现奸情而被杀,戴五孙又会是被谁杀的呢?

如果你是海瑞,在否定了徐氏和潘天麒通奸杀人之后,你会首先怀疑谁?

潘小毛吗?

不对!不能随便怀疑任何一个人!

海瑞审案的原则是,要靠事实和证据说话。案卷上明确可以推理出的一个结果是,最后一个见到戴五孙的人是徐氏的哥哥徐继,所以海瑞在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重点提审的就是徐继。

我们知道海瑞的问案水平是很高的,再加上他这个人气势特别足,“小宇宙”特别强大,要不也不会叫“海笔架”与“海刚峰”了嘛!说在几轮审问之下,徐继终于架不住海瑞的盘问,一点一点露出了马脚。

海瑞后来带着徐继等人亲自到桐庐县指认十年前的凶案现场,几经努力,终于使这十年悬案大白于天下。

原来,当夜潘天麒借宿在戴五孙家纯属偶然,而徐继当晚来到戴五孙也纯属偶然。

徐继到妹夫家来是要钱的。徐继的母亲曾经借了三两银子给女婿戴五孙做小生意,可戴五孙这个人比较憨,生意没做成,还赔了钱。而这个徐继好赌,听说母亲借给了妹夫三两银子,一直都没还,正好手头比较紧,就自作主张到妹夫家来要钱。

他夜里来到戴家,还没进家,正好就在门前遇见了戴五孙。戴五孙一听大舅子是来要钱的,就拉他到村子外去喝酒,打算喝完了酒,喝个七八分醉,就把大舅子给糊弄走。两个人喝完了往家走的时候,为这三两银子又争了起来。

戴五孙满打算喝完了酒,徐继就不再提钱的事儿了,哪知道,越是喝得有点儿醉了,徐继还就越惦记着这个钱。后来,戴五孙也火了,说这钱也不是我朝你借的,我凭什么还给你啊!

两个人言语不和,就是河边扭打了起来,徐继一失手,用块石头就把戴五孙给砸死了。后来,徐继想想挺害怕的,就在戴五孙的尸体上绑了块石头,把尸体沉到河里去了。

徐继打死了戴五孙,酒也醒了一大半,不过他还挺有心眼儿的,想想这时候走,一定会被人怀疑的。所以,他把身上弄弄干净,居然大模大样地又到妹妹家住了一夜,天亮才走人。

因为他当夜还见过戴五孙嘛!所以,他只是说醒来之后,也就是天亮之后才没见过戴五孙的,所以桐庐知县想当然地就把戴五孙的失踪时间定在了第二天。到第二天,徐继也跑了,潘小毛也走了,当然谋杀戴五孙的就只能是徐氏和潘天麒了。这也就坐实了二人通奸杀人的罪名。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案子本来也不算难,跟前面那个“胡胜祖案”比起来,反倒还容易得多。但为什么这么一个并不难的案子却成了拖延十年的悬案和冤案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青天大老爷们,这些父母官们,闭着眼睛,先入为主,想当然地断案。说难听点儿,那叫“用屁股代替脑袋思考”——他们的屁股坐在县太爷的座位上,就可以凭自己手中的生杀大权,随意地草菅人命。

这个徐氏和潘天麒,简直冤得过后来那个杨乃武与小白菜了!

那么海瑞为什么能平得了这个冤案呢?

海瑞在审完此案后,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感慨,他说对于普通百姓的案子来说,主审的县太爷们“当以罪疑惟轻之义推之”(《海忠介公全集·吴万人命参语》)。

这话什么意思呢?

这话是说,对于普通的处于弱势地位的老百姓而言,我们当官的对他们应该首先有一份同情之心,要理解并体谅他们的苦难与艰辛,碰到罪案,不要先想着什么“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要把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当成审案与推理的出发点。

这就是我们说“戴五孙案”所体现出的海瑞断案的另一大特点了——如果说“胡胜祖案”体现的是他高超的断案技巧的话,那么这个案子体现的就是他断案的初衷,是一片拳拳为民之心!

这也是后来海瑞为官的一个基本准则——总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去与贪官斗,去与权臣斗,去与皇帝斗,甚至去与整个官场斗。

虽然从明代官僚的实际情况来看,海瑞这种站在百姓立场上的孤军奋战多少有点儿像堂吉诃德的大战风车,但在老百姓的心中,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孤军奋战的勇气却值得千古称赞。这也是清官在中国古代的官僚环境下,最具历史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地方!

所以,在当时,百姓就已经普遍地称这位淳安知县为“海青天”了。但“海青天”比不上包青天的地方是,包公是开封府尹,是仁宗皇帝依赖的朝中重臣,他秉公断案,谁也不敢惹他。海瑞就不一样了,他一个小小的淳安知县,只是个七品芝麻官儿,那些贪官、权臣们,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海瑞虽然现在有名了,但不过就是审过几十个冤案,在他们看来,这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所以,只要看他不顺眼,就有人敢来折腾他。可偏偏海瑞还就是个不怕折腾的人,那么,到底是谁折腾了谁呢?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