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清政府曾有过远大的军事计划

前清末年,朝廷不是没有人,政治不谈,光谈军事方面,他们未尝没有远大的计划。当初北京政府管军事的有两个部门,一为陆军部,一为军咨府(相当于参谋本部),当然最后是由军机大臣总其成。当初在军事上他们准备成立三十六镇,不像革命军一下子成立三十几个师,而是很有计划地在建军。他们了解要建军最重要的是军官,没有好的军官不会有好的部队,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将是极重要的。便决定先把这个军中基干的素质健全起来。

他们造就将领的计划是相当久远而高明的,先在各省成立陆军小学,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相当初中一、二年),三年毕业,数学教到二次方,物理化学刚学到普通程度。军事教育方面,每天二次出操是一定不少的。所有起居一律军事管理,穿着也军事化。每月可拿三百七十钱,考得好的还有奖学金。陆小也有淘汰,只是比率不大。毕业后可进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第一中学在直隶清河,第二在西安,第三在武昌,第四在南京。

中学两年毕业,课程是大代数、解析几何和物理化学。毕业后即送各师团见习,通常先送回各省当入伍生,从二等兵起,经一等兵到上等兵共当六个月,之后才送保定军官学校。当时保定主要的教授都是军校出身,数学念到微积分,两年毕业后即分发部队,六个月后升任少尉排长。

(早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照)

这整套军官造就方式乃模仿日德而来。在这一过程中所训练出来的军官素养高,科学根基深,军事训练也够。以这种新式军事教育,直到宣统末年也才成立六个镇。浙江在宣统初年只成立一个混成旅,当时的军制,镇之下叫协,混成旅实即混成协,其下两标(相当于团),标之下三营,营之下四队(相当于连),队之下三排,与今制大致相同。兵种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浙江当时有骑兵一团,炮兵一团,工兵一营,辎重兵一营,构成一个混成协。这不是一下子成立的,他们的建军乃是从基础上着手,脚踏实地地建设起来的。

前清的旧军制,在洪杨之役后全部瓦解。旗兵本来强悍一时,驻防后情势开始恶化。如杭州有包括满蒙人的八旗兵驻防,置一都统,其营房是可以拖家带眷的,一家人住在一起,小孩生下来也配有粮食,男有男粮,女有女粮,最初在营房里也有操仗、骑马、射击等操练,但以后渐渐地变成公子哥儿,除了提提鸟笼等,没有别的消遣。他们做起官来,不能出去做买卖,也不能出外做工,渐渐腐败下来,经洪杨之役,便迅速地瓦解。

(清末八旗子弟合影)

绿营和八旗到晚期都成为防御性的部队,相当于今日的警备总部,全为对内维持治安的性质。至于兵员到了后来腐化之后还可以纳粮顶替,这是后来不堪太平天国之乱而垮台的原因之一。继之而起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湘军乃是以人为主的子弟兵,以营为最大单位,营以上是统领,统领各领三营、四营、六营不等。这种制度可以应付国内战争,无法应付国际战争,因为范围太小,补给、作战、装备种种都不能适应大规模作战。

一个国家建军的制度很重要,我们的革命军初起时素质比苏联红军好,革命军固然有收编绿林豪杰的情形,但还是以正规军队为主体;而苏联红军初起时,主要是收容土匪、流氓、工人以及垮下来的败兵残将,素质比我们差得远,但到后来托洛斯基起用了几个沙皇的将领将俄国的军队重新整顿,模仿德国军制,经三四年的整理后,一切军事制度包括补给制度、各种升迁条例等都具备相当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把俄国的军队建立为国家军队,军队国有化,这点和湘淮军以人为主的观念不相同,在基本的制度上,这是绝大的进步。

革命军在早期虽比红军健全,但面对旁人不断的进步,我们却在乱糟糟中不断地乱下去,乱到我们终于面临了最后的惨败,原因在我们的陆军没有基础,假若从前清末年所建立的稳固基础中,依和平渐进的方式改革下去,当不致于如此。以武力为手段,推翻了一个朝代之后,旧的打破,新的又无法建立,便只有陷入长久的落后和混乱。采取武力革命的方式,是否能给国家带来福利,值得后人研究。

本文选自九州出版社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第二辑之《于达先生口述历史》

于达,曾为胡宗南手下得力将领,抗战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组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

:jzh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