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要学曾国藩:他的幕府为什么能号称晚清天下第一?
古代战争向来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那时人们打仗主要拼的是为将者的军事智慧和武艺功力,两军对垒,双方各出一将,单挑,失败的一方立即作鸟兽散,斗志全无,兵溃如蚁,因而又有“擒贼先擒王”之说。
其实,领导又何尝不是这样?领导的作用就如同将帅,只不过现代的将帅或领导无须单枪匹马出来拼力气了。领导拼的是管理的艺术和智慧。但是,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做独行侠,唱独角戏,人海战术虽然不管用了,但求人自辅依然是领导干部首要具备的核心理念。
《天下无贼》中扮演老贼的葛优悠悠地说出:“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观众无不被其一本正经的模样及这句话中包含的现实哲理所折服。人才难得,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之人很多,可多数人只不过说说而已。
而说到底,领导者最大的管理艺术就是选人、用人,一个组织如果领导暗弱、无能,人心不附,迟早会衰败。因此,许多领导者们越来越重视向历史学习,借鉴历史人物的领导艺术,曾国藩就成为众望所归的典范。
当官要学曾国藩,这句话不只是口号,而是源自于曾国藩领导艺术中的两个被人熟知的特色,即识人有术、用人有方。善识人,会用人,这被视为领导者必备的优秀素质,也被看作是管理的一种境界。这样的观点没错,然究其实,曾国藩领导艺术最高的境界却不在此,而在于他的培养和造就人才。
曾国藩的幕府号称晚清天下第一幕府。其人才之盛,无人能比;其知人之明,也无人异议。
(曾府三杰)
我认为,这与曾国藩自身有着紧密的关系。曾国藩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出身,三十多岁就位居二品,在别人看来似乎官场一帆风顺。其实不然,他深知自己成才过程之难与苦。
因而,他对于培养人才的想法也格外切合实际。归纳起来,就是得人、治事并重的指导思想,变化人才的育才观念,不拘一格的选才标准。
得人、治事并重一直是曾国藩求人自辅的指导思想。他在给九弟曾国荃的信中如此告诫:“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在日记中也写道:“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是治事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后来容闳请求派幼童出国留学时,曾国藩立即赞成,并约李鸿章一同上奏朝廷,促成我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并成立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机关。可见,曾国藩的人才思想始终一贯,目的也是为了治事:“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合影)
除此之外,曾国藩不拘一格的选才观也是独树一格。与“天下无现成的人才”一样,天下也没有完美的人才。自古以来,求全责备是导致天下无人才的根本原因。
因此,他认为,任何时候都不会找不到人才,关键是如何看待人才。特别是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方今兵革不息,岂无奇材崛起?无人礼之,则弃于草泽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为国家干城腹心之用。”这类似于伯乐与千里马。
所以他又说:“卫青人奴,拜将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奇倔男子乎!”这就是为什么湘军会卓然而成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罕见景观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也为曾国藩赢得识人善用的美名。与历史上其他人物相比,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他深谙独木不支的道理,也深通人性中予与得的关系。
现代人虽然高喊“人才难得”,但真正到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关键时刻,口号终归只是口号。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人才才会懂得重视人才,以及如何重视人才。惺惺相惜,古人这个成语早道出了一切奥秘。
本篇文字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jzhpress)
本文选摘自《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刘绪义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作者于《曾国藩全集》中撷取第一手可信材料,通过思辨及梳理,将读者带回十九世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围绕“权力”与“修养”这两个重大问题,揭示了曾国藩成功的真正秘诀,还原了曾国藩领导艺术的魅力。
同时,作者穿透历史与现实的迷雾,从为师为将为相到治国治家治身,系统阐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意义在培养人才与陶铸世风。因此,这既是一部全新视角研究曾国藩及晚清历史的专著,也是一部领导干部可资镜鉴的枕边书。
:jzh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