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里常出现的“射住阵脚”“杀手锏”是什么意思?

文/红枫(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

《三国演义》中“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慢着,一声炮响?三国时期哪来的火药?要知道宋代才有火药啊!

其实因为这书写于明初,所以这个炮其实是明清时代用的“号炮”,类似于烟花,没什么威力,仅凭着声音大在辽阔的战场上发信号罢了。

那“撒手锏”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涉及到冷兵器时代战场的马战了,骑士们身穿战甲,骑马对冲,每一次交锋,就是“一回合”,没错,西方骑士电影里常见这种场面。

战马互相对冲,相对速度,靠近就是一刹那,所以一般也就是一次枪刺或者一次刀砍的时间,像今天古装电视剧里,两个骑士停下马,坐在马上静止的用武器互相砸.......那是胡扯。

每一次冲锋都是过一次鬼门关,像像小说里那样战了几十个回合都不分胜负的,实在很少见。

要实在这样总决不出胜负怎么办?那也有办法,其实是种作弊,这就是“撒手锏”。

在迎面对冲,还还未真正交锋时,把隐藏的铁锏 脱手对着敌人丢出去!即使没砸到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也可以让对方打乱呼吸节奏,之后对手就可能被“一枪刺于马下”。

撒手锏就是上图这东西

这就是个几公斤重的铁棒子,两匹战马冲锋时相对速度最高可以达到80公里每小时,想想你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丢一个铁棒下来砸到人会是什么结果.......

实在太凶残了。可怕不?所以慢慢的,撒手锏就被人叫成是“杀手锏”了。

另外,我们还常看到“两军战阵对圆,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大将出阵,喊话道......”

“射住阵脚”又是什么呢?

“阵脚”指的是步兵军阵的两翼边缘,一般来说古代军阵都是中央强,两端兵力较弱,于是坚持不下去时,通常是两端的士兵先开始不由自主的害怕后退。这就是所谓的“乱了阵脚”。

为了阻止对方的靠近,将领们会在双方正式开战前,命令弓弩手试着对敌人射几箭,测试出射程极限来,然后双方军阵的间距就保持在“一箭之地”。如果不做这种射击准备的话,对方的骑兵就可能直接从两翼冲过来了。

如果自己的弓弩给力的话,可以在较远的地方就能射到对方,于是“强弓硬弩射住阵脚”才有了意义。

有意思不?关于冷兵器战争还有哪些想知道的?请在评论里留言。

------------------------------------------

准备好了100本精品历史书,请加“明清史研究资讯”(id mingqinghistory),回复暗号“电子书”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