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是如何匠心独运,着意营造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的?
《三国演义》中,作者是通过从诸葛亮与他人的对比中,突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军事才华的。
曹操、司马懿、刘备都是足智多谋的人物,诸葛亮与曹操对比,曹操自幼奸滑,广有计谋。官渡一战中他更是灵活多变,以粮草不足的七万人,催毁了四世三公的袁绍的七十万人。但诸葛亮却处处高他一筹。如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就是最好的例证。
诸葛亮与司马懿比较,司马懿是一个了不起的将才,诸葛亮曾这样说过“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但司马懿却一直斗不过诸葛亮,在空城计、木牛流马、陇上收麦及祁山斗阵中都屡屡失败,只落得一再叹息:“吾不如孔明也!”
在三出祁山中,司马懿派人截寨,但诸葛亮却早有准备,落得“懿大惊曰:”孔明真神人也“。
周瑜出于对诸葛亮的妒忌,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设计限诸葛亮在十天之中监造十万只箭,这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不可能的,加上周瑜又暗中阻挠,很明显,这是陷害亮的诡计。而诸葛亮明知其意,却漫不经心,随口答应,并主动要求缩短造箭之日。
周瑜屡遭失败后,对诸葛亮是“有佩服、有妒忌”,以至在最后无奈叹曰:“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出山前后,通过刘备成败的对比亦能显示出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出山前刘备屡遭失败,出山后则节节制胜。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惜笔墨,点明只要刘备采用诸葛亮的计策则战无不胜,而且一旦不听诸葛亮的劝阻,坚持己见,就会一败涂地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