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击退英法联军,他是为大清打赢了唯一一次胜仗的王爷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如果说李鸿章是清朝的“裱糊匠”,那僧格林沁就可以称得上是晚清的“消防员”。僧格林沁原本出身较低,他的父亲也不过是科尔沁蒙古一个部落的四等台吉,后来由于道光皇帝选择了他过继给自己没有孩子的妹妹,所以僧格林沁才从一文不值的落魄头领之子,变成了身价百倍蒙古亲王。也正是因为道光皇帝对他得知遇之恩,所以僧格林沁将他的一生都交付给了清朝,为了清朝的安宁战斗,直至战死沙场。

(《一生为奴》中王刚饰演的僧格林沁)

翻开清史中对于僧格林沁的记载,关于他的都是不停地在战斗,无论是太平天国或者是捻军甚至是英法联军,他都毫不畏惧。世人都知道他在八里桥被英法联军打的大败而回,又因为他不计后果的把英法联军的使者巴夏礼扔进了监狱,就耻笑他是无能无脑的王爷,可谁又知道,在八里桥之前的大沽口炮台的保卫战中,也是僧格林沁将英法联军打的大败,获得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胜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后,英法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咸丰七年四月,英国人的舰队就已经到达了天津港口,此时咸丰皇帝命令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天津的防务。由于“仓猝征调,兵难聚集”。临危受命的僧格林沁只能一边调集兵将,一边配合朝廷的议和计划,做好两手准备,就这样僧格林沁在天津防守了整整两年,没有让英法联军进入天津一步。

(僧格林沁的科尔沁骑兵与捻军作战)

咸丰九年,由于议和派桂良等人的办事不利,导致在上海的谈判破裂,当年五月,英法联军就开始重新攻击天津,将海上的防御设施毁坏一空,同时炮轰大沽口炮台,当时的提督史椿良当场被大炮击中身亡。由于清军的火力没有英法的强劲,只能任由英法联军登陆,此时的僧格林沁镇定自若,一方面下令坚决打击登陆联军,一方面示意将英法的船只放入内河河口,他要瓮中捉鳖。

在进入内河后英法联军的船队志得意满,以为胜利唾手可得之时,僧格林沁下令集中大沽口炮台上的优势火力,将炮口内调,将这些船队击沉,来个关门打狗。经过密集炮火的轰炸,这些进入内河的英法军舰被击沉了13艘,而那些登陆的联军步兵也被僧格林沁带来的蒙古骑兵击败,并且斩敌464人(一说420人),在这样惨痛的伤亡之下,僵持数日之后,“敌船引去”。

(大沽口炮台保卫战蜡像群)

但英法联军贼心不死,经过大沽口炮台的惨败,他们在六月份又联合俄国和美国军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但这次他们学乖了,他们避开了僧格林沁所在的大沽口,转而从北塘进攻天津。不出意料的,面对如此四国联军清军大败而逃,而僧格林沁此时只能保证大沽口两岸地区不被占领,无法出兵救援,而此时联军又暴露出了进攻北京的意向,咸丰皇帝慌了。

于是咸丰皇帝给僧格林沁亲自下发了一道手谕,强调天下的根本是北京城,而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僧格林沁应当着眼全局,放弃大沽口炮台,即刻回防,保证天津不被敌人占领,保护京城的安全,只有这样才不算是辜负了皇帝的苦心。就这样僧格林沁等于是将大沽口炮台拱手送人,在撤离了他浴血奋战的大沽口之后,率领部队驻防通州,但由于回师太晚导致天津沦陷,因此被夺去了三眼花翎,同时也免去了领侍卫内大臣和都统的职务。

(僧格林沁照片)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僧格林沁依旧不计前嫌在八里桥之战中与联军英勇作战,但结果惨败而回。据当时的俄国特使伊格估计,当时清军投入了3万骑兵,损失1000人,而法军仅仅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也只是死亡2人,受伤29人而已。也正是因为这次清军大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咸丰逃走,并且主和派还将僧格林沁作为战败的替罪羊,力主皇帝剥夺他一切官职。

可僧格林沁根本不在乎这些虚名,在咸丰十年,当时捻军又在山东、河南兴起。又是他临危受命,奔赴前线,但因为他的蒙古骑兵在大沽口以及八里桥伤亡惨重,于是他只能率领八旗和绿营军,四处奔波,替清朝剿灭这些四处流窜的半军事性质的土匪团体,一直到同治四年五月在山东曹州,僧格林沁的部队被上万的捻军包围,且战且退,最后因为所骑马匹不堪重负倒地而亡,僧格林沁被捻军所杀。

(建国后被煤业部收为员工宿舍的僧格林沁王府)

僧格林沁被慈禧称赞为“国之柱石”,他所率领的科尔沁骑兵也是晚清最强大的部队,在晚清的军事力量中,因为在抗击太平天国中逐渐壮大的湘军和淮军,都是由汉人所建立,所以他同时也是清皇室可以依靠的最后一支满蒙军事力量,而僧格林沁的死亡,也就预示着所谓八旗骁勇的光环被彻底打破了。

------------------------------------------

准备好了100本精品历史书,请加“明清史研究资讯”(id mingqinghistory),回复暗号“电子书”拿走。